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讓聖殿成為聖殿

讓聖殿成為聖殿
~以信仰的態度面對教會內的商業活動
黃春生牧師(2016.2.28濟南牧函)
倫敦聖殿教堂祭壇上的「十誡」
聖殿教堂是英國倫敦的一座12世紀教堂,
位於艦隊街與泰晤士河之間,
由聖殿騎士團興建,作為其英國總部。
在現代,內殿和中殿兩個律師學院都使用這座教堂。
它以肖像墓著稱,是一座圓形教堂。
在我過去的教會經驗中,體驗到弟兄姊妹來自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的社會背景與工作,而形成一個小型的社會型態,因此就會有某些的商業與經濟往來。一般說來,非主動性的招攬都不會有太大問題,但主動性的招攬就比較會發生問題。主動性的招攬,常見的有互助會、借錢、直銷、保險等。這禮拜的信息剛好講到約翰福音2:13-25「耶穌潔淨聖殿」的故事,這段經文也常被拿來省思教會內的商業活動。在此,牧師也要就幾項觀察來談此議題。
一、互助會
「互助會」在社會上是很常見的經濟互助活動,一般說來招攬互助會,若是用於給孩子讀書,或是建造房子等費用,一般來說都不會發生問題。比較常會發生問題的,都是招攬互助會用來作為經商周轉的需要。會發生問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有人標了會,卻倒了,付不出會款,而會頭又不負起責任,結果大家就鬧翻了。有的人在吃虧之後就不再到教會來參加聚會,甚至因此離開教會。有時候金額動輒數十萬元以上,牧師也無法擺平,比較嚴重的作法就是對薄公堂。更沒有見證的是,參加的「會腳」也有非基督徒,他們是眼睜睜地在看信徒與長老相告,而牧師被法院傳訊當證人。教會發生這樣的事,怎能見證福音?這樣的行為又怎能述說上帝的愛?很難啊!
如果弟兄姊妹私下在教會外「跟會」這是屬個人行為,不在教會的治理範圍。教會無權干涉,只能祝福他們,並且提醒要多加小心。但是在教會內,我們更不可利用教會的人際關係成立「互助會」,這是為了避免弟兄姊妹之間不必要的紛爭,因為只要「會腳」中有一個人發生財物問題,就會使得教會或是小組受到傷害,信徒之間感情決裂就因此產生。因此,牧師還要提醒大家,不要「跟會」,如果有會友向你招攬入會,而你也願意加入,萬一被倒了會,就不要告狀到牧師那裡,因為你既然要賺比銀行還要高的利息,吃虧了,就不要怨嘆,要自己忍受下來,不能要小會或傳道者替你伸冤和主持公道。
二、借錢
說到「借錢」,若是為了「生活基本需要」,連基本的三餐、醫療都發生問題,我認為有經濟能力的人借錢給弱勢者是可以的,甚至主動奉獻、協助給他都是應該的。箴言19:17就如此說:「濟助窮人等於借錢給上主;他的善行,上主要償還。」出埃及記22:25也說:「我民中有貧窮人與你同住,你若借錢給他,不可如放債的向他取利。」換言之,聖經裡面的談到「借錢」都是針對幫助「貧窮者」,甚至不可算利息。
但會友之間常發生的借貸問題,通常不是因為生活基本需要,而是因為經商需要資金周轉。會向會友借錢,是因為大家彼此在教會裡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很熟,知道對方在做的事業,也知道對方很認真在所開拓的事業上,且看他只因資金短缺,於是就借錢給他。
牧師認為教會內也應該避免這類的借款,因為有人因為經商需要資金周轉,卻一直在教會裡找會友幫忙;特別過份的是,有新來的會友來教會不久,就被借錢,甚至推銷東西。這種事常常造成信徒之間很大的困擾,讓人以為來教會就必須借錢給人經商周轉,有些信徒因此不敢再到教會來參加聚會,因為他對向他借錢的信徒並不熟悉,只因有人認為他經濟能力不錯,或是工作的職位高的緣故。若你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借錢給他,最好告訴牧師,因為這樣的「騷擾」將會帶來罪惡,當事者因資金缺口,連帶靈裡也慌張,如此一來很容易成為惡者、撒但試探與攻擊的對象
如果有信徒彼此之間私交甚篤,想要一起投資作事業,並不是不可以。但只要認真賺錢就好,先不要說要把賺的錢提撥多少作傳福音的事工經費,因為這樣的想法有「賄賂上帝祝福」之嫌。沒有人可以保證基督徒投資生意一定賺錢,也沒有人敢保證有牧師去主持公司的開幕禮拜,就必定賺錢。若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迷信,也是對信仰錯誤的認識,以為牧師有「法力、神力」,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將牧師偶像化,這是很危險的。我只想提醒一點:好朋友合夥作生意,失敗了,就要有勇氣接受下來,且要用信仰的素養不傷原有的感情,這樣才會有見證。若是因為合夥作生意,壞了彼此之間合好的情誼,那就是原本的情誼不堪被金錢打擊,那樣的友情不是真實的,要不,就是信仰的根基薄弱。
牧師要提醒大家,教會是個學習認識信仰的地方,而不是要討論怎樣賺錢、存錢,教會不是商業場所,更不是融資機構,這一點一定要弄清楚。不論你有多少理由,都不能合理化這種借錢周轉的事。因此,我必須很清楚地告訴大家:如果你要借錢給會友,不論向你借錢的是誰,你跟他相識是否熟悉,你都必須抱定一個心態:就算他無法還我錢,也無所謂,這是因為「愛」而資助他。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就不要借給他,無論他所持的理由是什麼。此外,教會的錢乃是信徒的奉獻,不論是什麼理由,絕對不能借給私人使用,這是不用討論的問題。
關於欠債的事,欠債不償還更不是基督徒的表現,詩篇37:21說:「惡人借貸而不償還;義人卻恩待人,並且施捨。」若是欠債不還、避不見面,詩篇說此人是「惡人」,就是與上帝隔絕的人,如此更不要奢求上帝的赦免與開路呢?因此,牧師要提醒大家,若你欠他人錢財,雖然你一時之間無法全部償還,但你可以展現償還的誠意,除了必要的真誠道歉之外,還需要邀請所有的債權人協商償還的事宜。展現你的誠意,立志努力工作,不投機取巧,留下三餐所需之外,每個月償還四、五千元,或一、二萬元,我想債權人的心裡多少也能夠感受到你的誠意,我深信這樣去做上帝必保守你,有一日必走出死蔭的幽谷。
三、直銷、保險
直銷、保險是一個正當的行業,牧師也祝福所有從事此類工作的弟兄姊妹能夠蒙福。但是,牧師要提醒大家,教會是個學習認識信仰的地方,不是商業場所,不要利用教會弟兄姊妹的人脈關係,建立直銷網絡組織,甚至利用團契或小組聚會來發展組織,或是假借「探訪」之名義從事銷售、直銷等行為。因為,牧師不希望有人將弟兄姊妹的屬靈關係,變相成為賺錢的商業關係。牧師希望所有的教會活動,都只是單純的敬拜上帝,及肢體互助的生活。
牧師更不希望教會的任何層級的同工或是團契小組同工,利用服事的方便,而發展他的直銷組織。這樣會公私不分,並且造成弟兄姊妹的人情困擾。從事直銷、保險的弟兄姊妹,可以在聚會及服事以外的時間,進行「不給人壓力」的分享,不可強迫推銷。你可以讓弟兄姊妹知道你在從事直銷、保險的服務,但是,最好只是被動的服務,讓弟兄姊妹自己向你諮詢,這樣就不會造成對方的壓力。這樣的原則也適用在各個領域的工作。
此外,我們也必須注意,不是所有的直銷或是保險商品都是沒問題的,對於來路不明的產品,沒有政府立案的公司,沒有政府核可的商品,個人都不應使用,更不得推薦給他人使用。此外,更不能兜售藥品,藥品應該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
結論
耶穌有一次進入聖殿,趕出殿裡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甚至耶穌斥責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可11:15-17)。耶穌的舉動,是反對在聖殿中從事商業活動嗎?
這問題必須從耶路撒冷聖殿的空間三部分說起:
1.內層的聖殿,包括聖所和至聖所。一般猶太人不能進入,只有當班祭司才能進入聖所,至聖所則是大祭司在贖罪日當天服事時才可進入。
2.中層的庭院,有迴廊、圍牆、大門隔開,只有猶太人才可進入。
3.外層的外邦人院,是一個開放空間,任何人(包含外邦人)都可自由進出。
聖殿的空間結構清楚的讓我們知道,凡有關於敬拜、聚會、弟兄姊妹的聚集都不適合商業活動。而在外邦人院是可以做生意的,雖然非信仰活動的空間裡可以做生意,但也需要注意商業活動的原則,而這個原則就是「誠實」,且不是利用教會的人脈關係來銷售。在此原則下,有時我們會開放給機構、教會從事商業服務,例如提供給偏鄉教會的會友從事農產服務,或是提供給教會書房賣書等。
耶穌並未反對有人在外邦人院買賣祭牲或兌換銀錢,祂之所以會趕出外邦人的買賣行為,是因為買賣不誠實,祭司從中牟利。商人為圖賺取高額的利潤,在買賣祭牲或兌換銀錢時,會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甚至出售有瑕疵不潔淨的動物供人獻祭,利慾薰心,將上帝的律法拋諸腦後。耶穌恨惡將聖殿做為賺錢的地方,信仰淪為外表的敬拜,內心卻遠離上帝(撒上15:22-23;摩5:21-27)。
「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原本是用來禱告敬拜上帝的聖殿,卻被祭司與商人變成敲詐、勒索、欺騙人的市場,賺取暴利的場所,其手法與「賊」相同。聖殿被這些賊佔據,變成了賊窩,難怪耶穌會怒火中燒,趕出殿裡做買賣的人,使之恢復純潔的原貌。
如今,我們也應該使教會成為「萬國禱告的殿」,是專一禱告、聚會、敬拜上帝的地方。倘若信徒來教會聚會,順便收會款、招保險、推直銷、談股票,無法專心敬拜上帝,不能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上帝,這樣是無法得到上帝的喜悅。

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終末前的合一,再進一步

終末前的合一,再進一步
黃春生牧師

在1964年羅馬教宗保祿六世(Pope Paul VI)與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雅典納哥拉一世(Athenagoras I)在耶路撒冷,是東西方基督教會主要二位領袖的首次會晤。直到2013.3.19東正教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Ecumenical Patriarch of ConstantinopleBartholomew I 出席羅馬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就職禮拜(inaugural Mass)。而代表普世聖公會的精神領袖坎特培里大主教(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Justin Welby 也出席這場世紀的禮拜。這是具有屬靈的象徵意涵,意味著教會在終末前最重要的一次合一。而今日(2016.2.12)在古巴哈瓦那,羅馬教宗、俄羅斯牧首基里爾一世(Patriarch Kirill of Moscow and all Rus‘)的會面,更將合一向前邁進一大步。這是教會歷史的一件大事,值得與大家分享。

在20世紀初,當奧圖曼帝國瓦解時,原本屬於奧圖曼的各省教會,紛紛脫離拜占庭主教長的管轄,成為獨立教會。這包括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希臘、保加利亞、喬治亞、賽普勒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阿爾巴尼亞及西奈半島。所以,在20世紀以後,東歐及中歐許多國家的教會雖然原屬東正教,卻是互不相屬。

東正教並沒有像羅馬教會有最高權威的「教宗」,表面上,在希臘東正教的普世牧首是東正教的最高代表,但實際上全球2.59億東正教信徒中,有超過1.6億信徒是屬於俄羅斯東正教,換言之,東正教實際上的領導者為俄羅斯東正教的牧首。因此,羅馬教宗、俄羅斯牧首今日的會晤,無疑是教會歷史中最重要締結的合一行動。

在教會歷史上,基督教會有過二次分裂。一次是1054年的大分裂(The Great Schism),另一次是1517年宗教改革運動(含1534年的英國國教)。

1054年,羅馬教會總主教(教宗)利奧九世(Pope Leo IX)和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瑟如拉留(Michael I Cerularius)的代表發生「和子說」(Filioque)的神學爭執,結果終於演變為東西方教會的大分裂。從此以後,東方教會與西羅馬帝國的羅馬大公教會(天主教)分道揚鑣。1448年俄羅斯地區的主教自行奉立「基輔及全俄羅斯督主教」,直到1589年才獲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承認為自立東正教會。18世紀,彼得大帝設「最高神聖管理議會」,使俄皇成為教會之首,代替莫斯科主教長制,教會則以皇帝為首,享有國家特權以致腐化。20世紀,俄國布爾喬亞革命後,教會受到大逼迫。但在蘇聯1990年解體前,俄羅斯仍有六千萬東正教的信徒。蘇聯解體以後,第十五任牧首阿列克謝二世(Patriarch Alexius II)在1990-2008年間,恢復超過15,000教堂的運作,人民擺脫無神論重新尋求上帝,短短25年,俄羅斯東正教成長一億人約三倍之多。

另一方面,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宗教改革起,基督新教脫離羅馬大公教會,而有路德會、長老教會。緊接著,1534年英國國會通過《最高權力法案》(Supremacy act)正式脫離羅馬教廷的管轄,成為英國國教會(聖公會)。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1年全球基督徒統計,全球人口有32%是基督徒約21.84億人,其中天主教基督徒11.1億人約佔50.1%,新教基督徒8億人約佔36.7%,東正教基督徒2.59億約佔11.9%,其他2792萬人約佔1.3%。

耶穌降生之後,就宣告世界的終末近了。在終末前,分離的教會開始進行合一的努力。主流基督新教從1910年愛丁堡宣教大會開始展開教會合一運動,直到1948年8月23日組成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成員超過110個國家、349個教派總會,是全世界最大的教會協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則是在1951年加入WCC。

約翰福音第17章是耶穌升天前最重要的一篇祈禱文,又稱為「大祭司的祈禱文」,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說:「世上沒有一個團體是從不發生爭執的。」因為罪的緣故,因為不順服上帝的話語。「為一」也是約翰福音17章中的另一個鑰字,此原文字在11,23節各出現一次,在21 和 22節各出現二次。教會的同心應該反應出聖父和聖子的「為一」。23節向我們顯示了聖父和聖子合而為一的本質。原來聖父與聖子的合而為一,是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是聖子順服聖父而聖父愛聖子的合而為一(23節)。教會也是一樣。我們都是互相聯絡作肢體,並且在基督裡成為一體 (羅12:4-5,西3:15 )。

此外,合一的意思不是沒有不同的意見,而是沒有冒犯或攻擊。不是沒有掙扎,而是沒有惡意。不是沒有反對,而是沒有分裂。教會最大的損害乃是因為誤會或反對的緣故,就擴散和弄大一些痛處或傷口。不合一的教會只會失去她的見證、身分和使命。即使是世界最大的教會也都無法在互相怨恨、批評和攻擊中繼續存在下去。憤怒、敵意和爭執是教會和團契生活的殺手。在終末的合一運動裡,我們更需要懇求上帝,讓普世教會的愛,有如三一上帝的親密關係。

------------------------------------

「和子說」(Filioque)的神學爭執

羅馬帝國的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在325年以他的權柄在尼西亞城 (今天土耳其內的Iznik)召開第一次的普世(大公)教會會議。與會的有當代世界的東西教會(希臘語和拉丁語)的318個主教。每個主教可以帶本身教區內的五個長老或神職人員赴會,所以參加的人數達到1,800人,故堪稱普世教會會議。會中通過〈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原本提到「聖靈是由父而出」,羅馬公教要在〈尼西亞信經〉裡插一個filioque(拉丁字),即「聖靈是由父『和子』而出」,而東方教會反對未經普世會議就加添任何字句。


經過眾位神學家的辯論,這會議最後的結論就是〈尼西亞信經〉:確定耶穌基督是與父神同質同體 (homoousios)。其實,〈尼西亞信經〉雖在325年的會議中定下了,可是並没有就此平息教會的分裂,連在會議中捍衛信經的亞他拿修(Athanasius)其後也被放逐五次。

直至56年後,在君士坦丁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381 年)上才由當時的羅馬皇帝下詔,欽定〈尼西亞信經〉為正統的信仰,同時把信經加以擴充(主要是有關聖靈和教會的部份)。從此確定了聖靈和其他三而一神的關係,稱為「發出」(Proceeds),這是指聖靈是由父和子而來的。但這仍然未能完全平息教會內部的爭辯。70年後,又在迦克墩大公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451年)再重申耶穌基督的神人二性,並神是三一的神(Trinity)的信條。

西方教會在主後589年泰萊都大會(Synod of Toledo)直接加進了「和子」(filioque)一詞。奧古斯丁認為子稱為神的道,稱呼聖靈為神的恩賜,稱呼父神為道的根源,聖靈主要為「父所出」,也由「子所出」但這是父賜給子的。奧古斯丁認為聖靈是父和子的互愛,是父子二位的靈,父子因著他們與聖靈的關係,形成了一個單一體。如此父子對聖靈的關係是相同的,關係既同,作為就不可分,所以奧古斯丁堅認聖靈由父和子而出(filioque)的教義。父把一切都給了子,也把發出聖靈的能力給了子。所以是父生子,聖靈由父和子而出。這個問題是『誰差遣聖靈來?』到底差遣聖靈來只有父神的工作或者是父「和子」?

東西方教會不只一次的互相指控,爭議不決。這一片語至今仍是東西方教會的重要分歧。此事的爭執僅是遠因,在六百年後,第十一世紀才是大分裂(The Great Schism)衝突的最高點。

東方教會一直處於皇帝的監控之下,也極為注意教會內部的神學思想。在與西方羅馬教會的神學之辯中,皇室扮演相當成度的角色。神學議題之爭,當然也成為牽動著東西方政治風向球。故東方教會堅持「藉子」與西方教會的「和子」,也成為政治角力的必然。希臘教長合理地提出,無論「和子」教義有多正確,未徵詢希臘教會同意,就私下把「和子」一語加進去,是不合法的,更可見「和子」爭議完全不是單純的教義之辯。

此外,幾個世紀以來,西歐與東方因地理距離遙遠,接觸一直有限,到十一世紀初期,希臘教會尚未和西方教會分離。東方教會領袖不願意接受西方教會領袖的聖職授。1054年,當羅馬教宗利奧九世(Leo , 1049-1054在位)的欽差大使宏伯特(Humbert)抵達君士坦丁堡時,君士坦丁堡主教長瑟如拉留(Michael Cerularius, 1043-1058在位)拒絕向他屈服。宏伯特隨即在716發表一份文件,把主教長開除教籍。君士坦丁堡主教長也相對地同時開除利奧九世的教籍。東方教會在認為宗教事務應由基督教五大地區的領導人會議決定,而教廷改革派則主張宗教事務應由教宗單獨管理。東西方領袖的代表之間憤怒的齟齬,終致造成長久的分裂。

※東正教名義上最崇高的教會領袖,「普世牧首」全銜為Archbishop of Constantinople, New Rome and Ecumenical Patriarch(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新羅馬普世牧首)。 Bartholomew I 就任第270任牧首以來致力於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和平與對話,並推動東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解,例如化解前南斯拉夫(former Yugoslavia)的種族及宗教衝突等。

※實際帶領全球最多東正教信徒的是「莫斯科及全俄羅斯牧首」基里爾一世(Patriarch Kirill of Moscow and all Rus‘)。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The Season of Lent 2016年大齋節期

The Season of Lent 2016年大齋節期
黃春生牧師
主題:與耶穌一同退到曠野
時間:大齋節期亦稱四旬期(Lent)是復活節前的四十日(扣除6個主日)。今年(2016)年的大齋節期從2/10(聖灰日)至復活節前夕為止,共46天,如果扣除六個主日,則是40天。第七個主日就是復活節主日。

大齋首日是從聖灰日(Ash Wednesday)開始的,傳統上稱為聖灰日、撒灰日、或塗灰日。從聖灰日開始就進入大齋節期(Lent),直到受難日(Good Friday)前,在此期間教會的佈置也以象徵懺悔的紫色為主。

大齋節期是復活節節期前的四十日(扣除五個主日及棕樹主日)。大齋節期的第一日都是禮拜三,傳統上稱為大齋首日、聖灰日、撒灰節或聖灰三(Ash Wednesday)。從大齋首日開始就進入大齋節期(Lent),前後共有六個主日,第六個主日即受難週首日—棕樹主日,在此期間教會的佈置也以象徵懺悔的紫色為主。
在聖灰日,神職人員會把去年棕樹主日所用的樹枝燒成灰,將灰在信徒額上畫十字,提醒大家:人啊!要知道你是塵土,也要歸於塵土。在大齋節期中思想生命的脆弱,並加以克己、悔罪,仰望基督的救贖所帶來永生的盼望。
羅馬天主教或具傳統的教會特別會在受難週的禮拜四晚上舉行聖餐(the Lord’s Supper),以紀念主耶穌為門徒洗腳並設立聖餐,這一天又稱為Holy Thursday(聖週四)。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則在受難日(聖週五, Good Friday)舉行受難日紀念禮拜,並舉行聖餐。

顏色:這段期間,教會的布置會以代表皇室尊貴的紫色為主,以迎接寶座上的君王。 
經課:按普世教會三年一輪的經課表,2015待降節至2016年在教會年曆上是屬於C年。

Lent
Year C
First readingPsalmSecond readingGospel
Ash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6
ART -- PRAYER
Joel 2:1-2, 12-17
or
Isaiah 58:1-12
Psalm 51:1-172 Corinthians 5:20b-6:10Matthew 6:1-6, 16-21
First Sunday in Lent
February 14, 2016
ART -- PRAYER
Deuteronomy 26:1-11Psalm 91:1-2, 9-16Romans 10:8b-13Luke 4:1-13
Second Sunday in Lent
February 21, 2016
ART -- PRAYER
Genesis 15:1-12, 17-18Psalm 27Philippians 3:17-4:1Luke 13:31-35
or
Luke 9:28-36, (37-43a)
Third Sunday in Lent
February 28, 2016
ART -- PRAYER
Isaiah 55:1-9Psalm 63:1-81 Corinthians 10:1-13Luke 13:1-9
Fourth Sunday in Lent
March 6, 2016
ART -- PRAYER
Joshua 5:9-12Psalm 322 Corinthians 5:16-21Luke 15:1-3, 11b-32
Fifth Sunday in Lent
March 13, 2016
ART -- PRAYER
Isaiah 43:16-21Psalm 126Philippians 3:4b-14John 12:1-8
Liturgy of the Palms
March 20, 2016
Sixth Sunday in Lent
ART -- PRAYER
Psalm 118:1-2, 19-29Luke 19:28-40
Liturgy of the Passion
March 20, 2016
Sixth Sunday in Lent
ART -- PRAYER
Isaiah 50:4-9aPsalm 31:9-16Philippians 2:5-11Luke 22:14-23:56
or
Luke 23:1-49

受難週的經課:
Holy Week
Year C
First readingPsalmSecond readingGospel
Monday of Holy Week
March 21, 2016
ART -- PRAYER
Isaiah 42:1-9Psalm 36:5-11Hebrews 9:11-15John 12:1-11
Tuesday of Holy Week
March 22, 2016
ART -- PRAYER
Isaiah 49:1-7Psalm 71:1-141 Corinthians 1:18-31John 12:20-36
Wednesday of Holy Week
March 23, 2016
ART -- PRAYER
Isaiah 50:4-9aPsalm 70Hebrews 12:1-3John 13:21-32
Maundy Thursday
March 24, 2016
Holy Thursday
ART -- PRAYER
Exodus 12:1-4, (5-10), 11-14Psalm 116:1-2, 12-191 Corinthians 11:23-26John 13:1-17, 31b-35
Good Friday
March 25, 2016
ART -- PRAYER
Isaiah 52:13-53:12Psalm 22Hebrews 10:16-25
or
Hebrews 4:14-16; 5:7-9
John 18:1-19:42
Holy Saturday
March 26, 2016
ART -- PRAYER
Job 14:1-14
or
Lamentations 3:1-9, 19-24
Psalm 31:1-4, 15-161 Peter 4:1-8Matthew 27:57-66
or
John 19:38-42

復活節經課: 
Easter
Year C
First readingPsalmSecond readingGospel
Easter Vigil
March 26, 2016
ART -- PRAYER
Old Testament Readings and Psalms
  • Genesis 1:1-2:4a and Psalm 136:1-9, 23-26
  • Genesis 7:1-5, 11-18; 8:6-18; 9:8-13 and Psalm 46
  • Genesis 22:1-18 and Psalm 16
  • Exodus 14:10-31; 15:20-21 and Exodus 15:1b-13, 17-18
  • Isaiah 55:1-11 and Isaiah 12:2-6
  • Baruch 3:9-15, 3:32-4:4 or Proverbs 8:1-8, 19-21; 9:4b-6 and Psalm 19
  • Ezekiel 36:24-28 and Psalm 42, 43
  • Ezekiel 37:1-14 and Psalm 143
  • Zephaniah 3:14-20 and Psalm 98
New Testament Reading and Psalm
  • Romans 6:3-11 and Psalm 114
Gospel
  • Luke 24:1-12
Resurrection of the Lord
March 27, 2016
Easter Day
ART -- PRAYER
*Acts 10:34-43
or
Isaiah 65:17-25
Psalm 118:1-2, 14-241 Corinthians 15:19-26
or
Acts 10:34-43
John 20:1-18
or
Luke 24:1-12
Easter Evening
March 27, 2016
ART -- PRAYER
Isaiah 25:6-9Psalm 1141 Corinthians 5:6b-8Luke 24:13-49
Second Sunday of Easter
April 3, 2016
ART -- PRAYER
*Acts 5:27-32Psalm 118:14-29
or
Psalm 150
Revelation 1:4-8John 20:19-31
Third Sunday of Easter
April 10, 2016
ART -- PRAYER
*Acts 9:1-6, (7-20)Psalm 30Revelation 5:11-14John 21:1-19
Fourth Sunday of Easter
April 17, 2016
ART -- PRAYER
*Acts 9:36-43Psalm 23Revelation 7:9-17John 10:22-30
Fifth Sunday of Easter
April 24, 2016
ART -- PRAYER
*Acts 11:1-18Psalm 148Revelation 21:1-6John 13:31-35
Sixth Sunday of Easter
May 1, 2016
ART -- PRAYER
*Acts 16:9-15Psalm 67Revelation 21:10, 22-22:5John 14:23-29
or
John 5:1-9
Ascension of the Lord
May 5, 2016
ART -- PRAYER
*Acts 1:1-11Psalm 47
or
Psalm 93
Ephesians 1:15-23Luke 24:44-53
Seventh Sunday of Easter
May 8, 2016
(If Ascension not observed here)
ART -- PRAYER
*Acts 16:16-34Psalm 97Revelation 22:12-14, 16-17, 20-21John 17:20-26
Day of Pentecost
May 15, 2016
ART -- PRAYER
*Acts 2:1-21
or
Genesis 11:1-9
Psalm 104:24-34, 35bRomans 8:14-17
or
Acts 2:1-21
John 14:8-17, (25-27)

省思
初代教會以來,基督徒在這段時間必須潔淨、齋戒,以撒灰懺悔的態度等待受難週的來臨。這個傳統如今仍保留在東方正教(又稱希臘正教)裡,也見於羅馬天主教、聖公會、英國安立甘教會及少數基督新教裡面。
通過為期四十日之久的齋戒,一方面是體驗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四十日的精神,一方面也是為了幫助信徒在受難週來臨前,過個警醒與悔改的生活。雖然今日長老教會不要求信徒禁食嚴守四十日的大齋節期,但是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懺悔、靈修,體驗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的操練。至少,我們可以在大齋節期的最後一週--耶穌基督受難週(2016.3.20-26),一起來思考耶穌為人類的救贖所受的苦難。因此,在受難週期間我們應該避免參加喜慶宴樂,也不要外出旅遊,一起和全世界的教會兄姊一起守節,一起參加教會在受難週所舉辦的祈禱會與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