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2015祝福大家

Dear All, I wish you and all your family a prosperous New Year 2015 in Jesus' name.
祢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 祢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篇 65:11)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耶穌名字與稱謂的意思

耶穌名字與稱謂的意思

一、耶穌
「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親自將祂的百姓從他們的罪裡救出來。」(太1:21)
猶太人沒有姓氏,只有名字。若要與其他同名字的人有所區分時,或是他的父親較為人所知的話,則會附帶父親的名字。
耶穌的名字在當時很普遍。當彼拉多總督將巴拉巴與耶穌一同帶到猶太人群眾前,詢問二者中釋放哪一位。結果巴拉巴獲釋放,耶穌則被判處死刑。這位巴拉巴的名字也叫耶穌,一般猶太人會這樣稱呼他「耶穌‧巴‧拉巴」,意思是「拉巴的兒子耶穌」。換言之,彼拉多是在問群眾說:「你們要我放了這位耶穌,還是那位耶穌;是猶太王的耶穌,還是拉巴的兒子耶穌。」

「耶穌」是希臘文,等於希伯來文的「約書亞」,意即「耶和華救主」或「耶和華救恩」。這個名字啟示耶穌乃是耶和華成了人,來作世人的救主和救恩,要把我們從罪裡救出來。當年約書亞如何帶領上帝的百姓過約旦河,進入迦南美地享受安息;作為新約的約書亞,耶穌也要帶我們進入安息。事實上,祂自己就是我們的美地,讓我們進入享受,滿足並安息。

二、基督
「耶穌基督,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子孫的家譜:」(太1:1)

「耶穌」和「基督」有何不同?簡單的說,耶穌是名字,基督則是稱謂或身份。

「基督」,就是舊約中的「彌賽亞」,意即「上帝的受膏者」,而受膏者乃是被上帝呼召並任命並賦予某種使命的人。新約開宗明義指出,耶穌就是那一位基督,是上帝在舊約中藉著眾先知所預言的,也是歷代選民所盼望的那一位。祂要前來完成上帝的旨意,應驗先知的預言,在國度中作王掌權,並要使萬國得福。

三、以馬內利
「看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繙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3)

「耶穌」是上帝藉著天使所起的名字,「以馬內利(עִמָּ֫נוּאֵ֫ל)」則是人們對祂的稱呼,意即「上帝與我們同在」。

Immanuw是一個介系詞,與人稱代名詞字尾結合後,就變成希伯來文單字,中文可譯成「和我們」,介系詞後則連著「神(el)」的代名詞,直譯`Immanuw'el這個字就是「和我們,神」,也就是「神與我們同在(以馬內利)」。

如此微小的介系詞,是如此簡短的自我介紹,卻是超越古今的大喜消息!在以賽亞書中,向上帝求助的猶大王亞哈斯陷在戰爭的危機中,當時全國一片人心惶惶:「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動,好像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以賽亞書7:2)上帝不但妙諭敵人只是「冒煙的火把頭」,更願意透過以賽亞給亞哈斯一個得勝的兆頭,「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意思)。」(7:14)

緊接著在8:8又提到了:「以馬內利啊,祂展開翅膀,遍滿祢的地。」於是,這一句「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儼然成為上帝的代名詞,好像上帝喜歡這個字,將它們黏得更緊,並拿來當自己對外的稱號。然後在8:10中,又出現了「因為上帝與我們同在」。這句話的原文,正是「以馬內利」。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有領導力才能帶出影響力

有領導力才能帶出影響力
創世記第六章中,挪亞是非常好的人,上帝非常愛挪亞,可是,為什麼上帝沒有讓挪亞成為以色列的開始,而是亞伯拉罕?
答案是,雖然挪亞與上帝「同行(with)」,可是到了亞伯拉罕,更勝一籌,因為聖經中有兩次描述他「走在上帝的前面(in front of)」。
在雅各給孫子們祝福時,雅各說,「我的祖父和父親走在上帝的前面。」
如果你走雜亂的街道中,後面跟著一個彪漢的警官,走在一起會覺得很安全,但假如在龍蛇雜處的暗巷中,這位彪漢的警官要你走在他前面,你就需要很大的勇氣了!因此上帝需要勇氣夠大的人,願意走在祂前面,願意帶出領導力,來引導這個世界。

在創世記28:10中,雅各離開別是巴到哈蘭,在路程中看見天梯上的天使是「上去下來」還是「下來上去」?

既然天使住在天上,應該是下來再上去,然而在經文中,天使是上去後下來,這究竟有何意義?古老的猶太智慧告訴我們秘密的解答,在28:10,經文強調雅各離開舒適的家,這個行動必須有勇氣付上代價,而每一個勇氣的行動都能啟動自己的天使(bring your own angel to life),天使「上去」代表因著雅各有勇氣的行動,然後又有新的天使「下來」參與在行動當中。雅各勇敢的行動帶來天使運行,因此我們都應該在雅各身上學到勇氣。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靜默時刻-待降節的省思

靜默時刻-待降節的省思

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上帝; 我的救恩是從他而來 。 (詩篇 62:1和合本)
我安靜等候上帝;他是我的拯救者。(詩篇62:1)

待降節也被稱為「寧靜的季節」。但有許多人卻還是在吵雜慌忙中度過;他們穿梭在各種商店中,匆忙採購聖誕禮物。其實在這種忙亂時刻,我們更應安靜下來,讓上帝進入我們心中。否則內心一旦失去寧靜,即使上帝來到我們身旁,我們也絲毫無法察覺;儘管祂敲扣我們的心門,我們也聽不見。

在待降節期間,分別一段時間出來,享受單獨會主的片刻寧靜吧!

耶穌基督降生在寂靜的內室。雖然我不能透過靜默強迫上帝走向我,不過,寧靜卻能引導我們感受到以馬內利上帝的同在。在靜默中,我們走向心靈最深處,這條路會經過我們內心誨暗、恐懼與寂寞的暗夜。在那裏,我們拱手讓出自己的王位,並迎接決定我們生命的新主人,在哪裡基督才能在我們裡面誕生。

只有在我們心靈深處,那個外在喧囂無法滲入之處,上帝才會在那裡面為我們降生。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渴望共融

渴望共融

現任羅馬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2014.11.29以謙卑的姿態請東正教普世牧首(Ecumenical Patriarch of Constantinople) Bartholomew I 為自己及羅馬教會祝福,努力弭平過去歷史上的恩怨。方濟各說:「天主教會渴望,而我身為羅馬主教,渴望看到與正教會彼此共融(團契)。」(The one thing that the Catholic Church desires and that I seek as Bishop of Rome…is communion with the Orthodox Churches.)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一起變老

【一起變老】
許多老人覺得自己被隔絕,被社會和團體遺忘,或者是被送到安養院。所以,想要成功變老,還是需要一個團體。這團體,需能夠與其他老人持續保持良好的關係,因為好的關係能夠帶來祝福,在這樣的團體中,他們可以一起享受喜樂的時光,聊聊彼此的經歷,互相的傾聽。甚至,做好回天家的準備。

教會老人的團契生活正是一個「一起變老」的最佳團體,在這裡,年輕的老人關心真正老的人,彼此在聖經中找到心靈的引導與啟示,又在聖靈中得著扶持與力量。

「一起變老」也關於夫妻關係。許多老夫妻,他們多年彼此深刻瞭解、包容、接納與相愛。想要在年老階段還能有成熟的婚姻關係,就必須有心理準備,不管對方在身體、心靈狀況如何,彼此都願意在基督裏彼此同心同行。

「一起變老」也關於老人與年輕人的相處。變老的過程,絕不只是老人的功課,同時也是每個人的功課。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的祖父母或教會的年長者如何逐漸變老、變衰弱。這對於我們面對自己變老的過程,是一種學習與挑戰。而老人也可將生命、信仰歷程與經驗分享給年輕的世代。

「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上帝。我是耶和華。」 (利未記 19:32)

D.L. Moody(慕迪)

D.L. Moody(慕迪)

「在上帝面前擺上你的要求,然後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在上帝的學校中,我學到的最甜蜜的功課就是讓主為我作選擇。」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ed Faith Crest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ed Faith Crests

改革宗的信仰標誌與歷史

轉載This article reprint from the website. 


GENEVA

Geneva


- This is the Seal of the Calvinistic Church of Switzerland. On a silver grey background there is a circle with the words in Latin which being translate are "Geneva, the Sun, the Shield, of this Church". These words surround a red centre with a golden sunburst having in its own centre the I.H.S. These three letters represent the first two and the last letters in the Latin scrip representing the name of Jesus. The small shields in the upper corners are the insignia of two of the Protestant cantons, Geneva on the left and Berne, the one with the bear, on the right. The lower shields are the personal insignia of Calvin and Beza - that of Calvin, which shows a burning heart in an outstretched hand was always accompanied by his own motto, "I give Thee my heart, O Lord, simply and sincerely." The year 1541, which appears on this shield is the year in which Calvin was formally invited by the people of Geneva to return and be their religious leader.

ITALY

Italy


- Here again we have a silver gray background with a blue centre in which there is a burning candlestick surrounded by seven stars. These seven stars refer to the seven Churches mentioned in Revelation 1, verse 20. The candlestick was the insignia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es in the Piedmont Valley. The branches on each side of the centre panel are oak leaves on one side and olive leaves on the other. Across the top are the Latin words meaning, "The light shines in the darkness". The date 1540 on this shield is the date of the first General Synod of the Reformed Church of Italy. The reason why this shield is placed second rather than first is interesting. Calvin first came to Geneva in 1536 and worked there with the Reformer Morrel. Morrel visited the Protestants in Italy and encouraged them to form a church in the Reformed tradition. This they did in 1540. In the meantime, Calvin had been ejected from Geneva. He was asked to return in 1541 when the church there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re is little doubt, however, that it was the influence of Calvin and Morrel working out of Geneva which established the Italian Branch of the Reformed Church in 1540.

FRANCE

France


- Here we have a blue background with the Maltese Cross. The Maltese Cross got its name because it was used by the Knights of Malta. There are four fleur de lis, or lilies, on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shield - these lilies are the floral emblem of France. The dove beneath the Cross symbolizes the Holy Spirit. The date 1559 is the date of the first General Synod of the French Reformed Church. In 1555, the ideas of John Calvin began to take root in his homeland; and in 1559, the Confession Gallicana started the principles of the French Reformers. The form of government for Presbyterianism came from France. Each local church had a "session" of minister and a group of lay-elders. Above this body was the presbytery, composed of the ministers and an equal number of elders of all churches located with in it. The Provincial was the next court, including all the Presbyteries of the province, and above this was the General Synod, representing all of France. In 1598, the Edict of Nantes was passed giving both Roman Catholics and Protestants the same rights before the law; unfortunately it was revoked in 1685 and nearly 4,000,000 Huguenots or French Protestants fled the country forever. France never recovered from the loss of these talented people.

SCOTLAND

Scotland


- Here we have a blue background with a large St. Andrew's Cross. St. Andrew was, of course, the patron saint of Scotland. In the centre is a gold circle with the words, "Nec Tamen Consumebatur" - "nevertheless not consumed". The Burning Bush is in the centre of the circle representing the Church, the Body of Christ, exposed to fires of persecution yet remaining unscathed in the flames. The Thistle is a Scottish symbol possibly dating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Order of the Thistle established by James II in 1687. The date 1560 is the date of the first Scotish Confession. In 1557, some of the Scottish people made a covenant for mutual protection against the Roman Church. With the death of Queen Mary Tudor and the accession of Queen Elizabeth, John Knox (1505-1572), in 1559 was able to return permanently to Scotland and establish a Reformed Church. The Church of Scotland was established by an Act of Parliament in 1592 and was so recognized by later Parliaments. It was given complete autonomy in 1639. The crest at its centre, The Burning Bush of Exodus, God's first revelation to Moses.

HOLLAND

Holland


- Here against a lovely blue background with a large St. Andrew's Cross, St. Andrew's of course, the patron saint of Scotland. In the centre is a gold circle with the words, "Nec Tamen Consumebatur" - "nevertheless not consumed". The Burning Bush is in the centre of the circle representing the Church, the Body of Christ, exposed to fires of persecution yet remaining unscathed in the flames. The Thistle is a Scottish symbol possibly dating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Order of the Thistle established by James II in 1687. The date 1560 is the date of the first Scotch Confessi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began to permeate Holland soon after 1521. From 1566 to 1576, there were ten years of war in The Netherlands, with the despotism or oppression of the Spanish Duke of Alva on the one hand the republicanism of William of Orange and his followers on the other hand. In 1576, William of Orange and his supporters triumphed. The freedom of religion was assured to the Dutch people.

HUNGARY

Hungary


- Here again we have a silver gray background; in the upper left hand corner is the sun with a face, which probably refers to Reveiation 1:16, where the Lord is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terms - "and his countenance was as the sun shineth in His strength." The Phoenix which we see in the centre of this shield is a symbol of the Resurrection. The Palm Tree is a symbol of victory. The Lamb with the banner on its shoulder represents the Resurrection and when we have a Cross on the banner it is a sign of triumph. The two open books means the dissimination of truth by both text and doctrine. The lettering is Hungarian and refers to Roman 8: verse 31, "if God be for us, who can be against us."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16th Century, Reformed churches sprang up all over Hungary and in spite of severe persecution between 1593 and 1606, a great portion of them survived. The fight for the Reformation was led by Stephen Boecsky. His victory was affirmed by the Peace of Vienna of 1606 and established religious liberty and political autonomy for the churches.

GERMANY

Germany


- Here we have the red and black German colours and a silver circle with the words, "The Reformed Fellowship of Germany". In the centre of the circle is an open book - again we have the thought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truth by Word of Doctrine with the words in Latin - "The Word of God endureth forever." The date 1563 is that of the Heidelburg Catechism. Although Lutheranism was dominant tradition of Germany and Scandinavian countries, the crest symbolizes the Reformed Faith in Germany.

ENGLAND

England


- The Seal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England is a silver gray with a red Latin Cross, the Cross of St. George. There are two entwined circles here, one containing the Burning Bush and the other an open Bible with the words, "The Word of God Endureth Forever". A dove representing the Holy spirt is above the circles and in each corner there is a rose, the floral emblem of England. The date 1572 is the date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Presbytery of Wandsworth, the first of the English Presbyteries. Presbyterian ideas were evident in England in the time of Edward VI (1537-1553) King of England and Ireland (1541-1547). Crammer,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held tha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priets and bishops, in Apostolic times, and he favoured the creation of provincial synods and a council of Presbyters in each diocese. The 39 Articles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are infused with the Reformation. In 1876, all branches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were united in one organization called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

MORAVIA - BOHEMIA

Moravia - Bohemia


- This is the modern Czechoslovakia. This Seal is in two halves, the blue half, that of Moravia, shows a checkered eagle; this is the insignia of the Holy Roman Empire. The Bohemian side has a rampant lion. In the centre there is an oval with a chalice signifying the Lord's Supper. A palm branch is, also, introduced here signifying victory and a closed book which indicates mystery. A banner at the bottom has the Latin words, "Truth Always Triumphs". The date 1609 is the date of the first Bohemian Protestant Confession. Beginning with the Hussite Movement of the 15th Century, the Moravians established a Reformed Church. Peter of Chelcic in 1495 held the Bible was the only standard of faith and practice. His chief stress was on conduct not doctrine, and this emphasis has remained with the "Moravian Brethen". In the Bohemian Confession of 1609, the principles of the Reformation were reaffirmed.

IRELAND

Ireland


- The Irish crest is a red St. Andrew's Cross against a silver background with an oval centre which contains a elongated Burning Bush. This is an unusual type of Burning Bush; it is superimposed with shamrocks, the floral insignia of Ireland. The shamrock was also used traditionaly by St. Patrick as a symbol of the Trinity. The Latin inscription, "Ardens sedvirens", is translated, "The Church burning yet living". The date on this particular Seal, 1642, is the dat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esbytery of Carrick-fergus, the first of the Irish Presbyteries. The St. Andrew's Cross on this Seal indicates that the Irish Church, like the Canadian, is a daughter Church of the Church of Scotland.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Ireland dates from the reign of James I (1566-1625), King of England (1603-1625), who settled people from both Scotland and England in Northern Ireland. In 1625, Presbyterians and Episcopalians drew close together in Ireland. Archbishop Usher's "Confession of Faith", admitted the validity of Presbyterian ordination.

WALES

Wales


- The crest or shield of Wales is gold and black, which are the Welsh colours, with the plain cross of St. George, with five daffodils, the daffodil being the national flower of Wales. This Church is a great deal younger than most of the other Churches and arose, actually, from a great evangelical revival which culminated in a schism in the Church in 1811, and which brought into existance the Calvinistic Methodist Church of Wales, which subsequently became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Wales. The Welsh Church originated in the great revivals of 18th Century Britain. Its ministers were presbyterially ordained after 1811, and a confession of Faith was adopted in 1823.

CANADA

Canada


- With the shield of Canada we have a Burning Bush surrounded by a Glory and set in a blue background with white highlights representing the blue of our Canadian skies and waters and the white of our snow. The bush is an Acacia with flowers and lambent flame. The roots of the bush are firmly established in the earth. This is to signify that our Reformed tradition belongs to all men everywhere, if they will. The date 1875, is the date of the Union of the various Presbyterian bodies in Canada, which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Canada. In 1875, the various united bodies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es amalgamated in Montreal to form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Canada.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基督教要義》 中文譯本比較

《基督教要義》 中文譯本比較
黃春生牧師 (2014.11.24)
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評介《基督教要義》說:「他花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持續地撰寫《要義》,從1536年的初版到1559年的第六版(即五個拉丁文版和1541年的法文版),修訂、論證、重新鋪陳、務求完美。把他所知道的一切納入它裡面。……最終的結果是神學與解經作品的一個無上傑作。」

《基督教要義》在研究及翻譯上,是以1559年最終的拉丁文版為權威版本,而英文底本以韋斯敏斯德出版《基督教經典文庫》第22卷 Calvin: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最具權威。

中文譯本目前主要有四,比較如下: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上、中、下三冊)
此版本是市面上最早的中文翻譯版本,翻譯比較質樸(1957初版、1985四版)。但屬於節譯本,某些章節會略過不譯。值得介紹的是這版本的「導論」是紐約協和神學院 J.T. McNeil教授所寫,許牧世牧師翻譯,共93頁,是認識加爾文生平、思想與著作很好的導論。此版本也有簡體字版,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授權中國基督教兩會出版。

()台灣加爾文出版社(上、下二冊)
主要是依據Ford Lewis Battles翻譯的英文版為主,2007年出版第一版。按2011第二版的序言,有交代再版時,曾參考三聯出版社的翻譯。此版本的簡介是由研究約翰加爾文神學的專家道格拉斯凱利博士 (Professor Dr. Douglas F. Kelly)所寫,是上上之作。全譯本,每個章節全部都有翻譯。提供非常多的註釋,這對讀者閱讀與理解,有非常大的幫助。可惜的是,序言號稱由精通中、英文的改革宗人士翻譯,但並沒有交代「翻譯小組」有哪些人可供查驗。

()北京三聯出版社(上、中、下三冊)
此版本,與前二個出版社一樣,都是採用Ford Lewis Battles翻譯的英文版為主,參酌1559年拉丁文版。因為中國的翻譯費用成本低廉,售價也低。20103月第一版。此版本翻譯數上乘之作。2017年宗教改革五百週年之際,再版修訂版,修正上千處。算是目前依據Ford Lewis Battles的中文全譯本中最佳的版本。

 ()麥種傳道會
此版本為麥種傳道會在2017年為紀念宗教改革500週年,根據拉丁文1559年版、貝福齊(Henry Beveridge)1845年英譯本翻譯。出版社將書名稱為《麥種基督教要義》。
Henry Beveridge網路公開版:http://www.ccel.org/ccel/calvin/institutes.pdf    

綜上,我的推薦如下:
1.推薦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版本的「導論」。
2.台灣加爾文出版社的版本,有詳細註解也不容錯過。
3.習慣簡體版者,推薦三聯出版社的版本。此版本的CP值最高,翻譯屬上乘之作。


後悔或者悔改?

後悔或者悔改?

悔改和後悔有何差別。後悔是因為犯罪被揭露而感到懊悔。舉例說,某人偷竊,事後犯罪過程被揭露、被逮捕,他感到很後悔。為什麽?因為他被逮住了。

或者,某人在高速公路上超速駕駛,被巡警攔下的時候,他感到很後悔。為什麽?因為他被逮住了,卻不是因為超速而懊惱。這不是悔改,這是後悔。悔改是感到難過後,進而停止再犯,並努力改變自己的行為。

加略人猶大對於出賣耶穌很後悔,他知道耶穌是無辜的,他知道自己做的是錯的。如果他悔改,他還可以求助於耶穌。然而,他卻求助宗教領袖,說:「我犯了罪,出賣了無辜者的命!」(馬太福音27:4a)

那些宗教領袖如何對他呢?他們直截了當的說:「那是你自己的事,跟我們有甚麼關係?」(馬太福音27:4b)。這就是典型的世界。猶大在世界上沒有一個朋友,除了耶穌,但是他卻背叛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老師耶穌。猶大求助於宗教,但是宗教救不了他。猶大須要的是悔改,回轉向基督。

「宗教」就像是在你須要心臟手術的時候給你一個OK繃。我們不須要宗教,不論是一個小的宗教還是很多宗教都幫不了我們。不論是一個小的領域還是很多領域的知識、組織都幫不了我們。我們須要的是耶穌。

罪,會將我們帶向哪裏?如果你對自己的罪感到內疚,你須要到基督這裏來,祂是你唯一要去的地方。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基督教要義》中文譯本比較

《基督教要義》 中文譯本目前主要有三,比較如下:
一、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上、中、下三冊)
是市面上最早的版本 ,翻譯比較質樸。但屬於節譯本,某些章節會略過不譯。值得介紹的是這版本的「導論」是紐約協和神學院 J.T.McNeil教授所寫,許牧世牧師翻譯,共84頁,是認識加爾文生平、思想與著作很好的導論。 
此版本也有簡體字版,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授權中國基督教兩會出版。

二、台灣加爾文出版社(上、下二冊)
翻譯正確、文字優美。全譯本,每個章節全部都有翻譯。此譯本提供非常多的註釋,這對讀者閱讀與理解,有非常大的幫助。此版本的簡介是由研究約翰 • 加爾文神學的專家,道格拉斯•凱利博士 (Professor Dr. Douglas F. Kelly)所寫,也是上上之作。

三、三聯出版社(上、中、下三冊)
此版本,的底本與台灣加爾文出版社相同,都是採用韋斯敏斯德出版《基督教經典文庫》第22卷 Calvin: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此版本也是紐約協和神學院 J.T.McNeil教授所編輯,英文翻譯者是美國哈福特神學院教會歷史 Ford Lewis Battles 教授。
因為中國的翻譯費用成本低廉,售價也低。2010年3月第一版。此版本翻譯數上乘之作。

綜上,我的推薦如下:
1.推薦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版本的「導論」。
2.習慣繁體版本者,推薦台灣加爾文出版社的版本。此版本的註解也不容錯過。
3.習慣簡體版者,推薦三聯出版社的版本。此版本的CP值最高,翻譯屬上乘之作。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貧富差距惡化的世代

貧富差距惡化的世代
好書推薦《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黃春生牧師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引起世界轟動的43歲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11/16受邀來台「成長與公平高峰會」演講。面對「貧富差距惡化」,他嚴正警告,全球重新回到世界大戰前的財富世襲社會,意即靠爸族的財富累積速度,比一般所得民眾更快。因此,在他的精密計算下,他主張超高薪者應課稅70.80%。

瑞士信貸最近的「全球財富報告」指出,全球前百分之一最富裕的人口,掌握全球將近一半的財富(超過48%);另一方面,聯合國公布全球目前仍有廿四億人口,每日靠著不到二美元度日;如果這種偏差持續擴大,社會的和諧,怎麼可能不受到威脅?而且這種發展趨勢,又怎麼可能是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標?

在古典經濟學裡,所謂「價值」,並沒有一個絕對的評量;也因此,「價值」是隨著不同的主觀去認定的。但是,經過了兩百多年的發展,現代資本主義卻將「價值」導向以「金錢」為代表,甚至往往成為唯一的代表;這種價值扭曲之下,「金錢財富」成為世人追逐的終極價值,儼然成為「神」,而「個人追求最高所得、企業追求最大利潤」,則成為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代名詞。

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 (瑪門:財利的意思)。」(馬太福音6:24)面對古典經濟學以來,「價值」不斷受到扭曲,在資本化、全球化之下開啟「瑪門做王」的世界。

皮凱提很精準地看到此問題的嚴重性,也很精準提出「重稅」與「教育」的改革方向,但是「制定規矩的人很難讓出利益」。我認為既得利益者、官二代、富二代,掌握政治與經濟的主導權,嘗到權力與財富的甜頭,是很難自廢武功的。正如同耶穌一針見血的洞察:「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路加福音18:25)我認為這一條改革的道路仍然漫長,歷史上的改革有過法國大革命的廝殺,也有中國殺戮式的革命,但這些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我衷心期待,擁有權力、地位、財富的人,應該學習耶穌取僕人的樣式,謙卑自己成為世人的祝福。越有能力、資源、權力、財富的人,越應該善用上帝所賦予的恩賜與機會來服侍眾人。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長老與執事的師徒關係

長老與執事的師徒關係
黃春生牧師

許多教會的執事在委身、服事及成長上,都欠缺學習的榜樣與教練的教導。這是因為我們忽略了長老與執事之間的師徒關係,這種師徒關係乃是耶穌所立下的典範模式。
在長老教會的組織裡,小會由牧師和長老組成,依據總會法規規定,小會的職責是:傳道,執行禮拜和聖禮典,維護教會風紀和信徒的信德,管理教會財政,管理會員籍,辦理選舉及任免長執等,也是教會對外行文的代表。



執事的職責偏重在教會的庶務工作和對外的慈善工作。因此,身為執事應該清楚教會的需要,如教會內的器材設備、環境清潔、禮拜用品等,甚至人力的調配,教會的維修等。此外執事也需知道教區或社區裡面有哪些亟需幫助的人,以便辦理對外的慈善工作。另外,從現代中文譯本聖經裡特別將執事翻譯成「教會領袖的助手」即長老的助手(提前3:8),這也反映出執事的定位。

因此,教會的長老應該學習主耶穌的師徒制,來建造所屬助理執事,他們彼此是一個團隊之外,藉此長老也可帶領、關懷、指導所屬執事,建立更美的屬靈關係。長老帶領所屬的執事,目的是要落實師徒制,也就是長老要成為執事的「教練」。

一、耶穌師徒制的模式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道成肉身的主耶穌,祂在開始傳揚天國的福音之前,祂是先受洗回應屬天的神聖呼召,然後祂開始呼召門徒,接著訓練門徒。四本福音書所彰顯出主耶穌的形象與榜樣,正是跟隨耶穌的門徒所要追求與成就的「完美師傅」。四本福音也就成為門徒訓練最好的教材。

(一)呼召門徒:主耶穌呼召門徒來跟隨祂,接受主的訓練,作主的門徒。

(二)訓練門徒:以主自己為榜樣,訓練合神心意的門徒。
1. 完全的人《路加福音》──認同弱勢者,邊緣人得著福音(路2:52)
2. 神的僕人《馬可福音》──遵行神旨意,謙卑、良善、忠心、捨已(可10:45)
3. 神的兒子《約翰福音》──愛中的團契,建立彼此相愛的關係(約15:9)
4. 神的君王《馬太福音》──為神掌權的彌賽亞,與神同工(太27:11)

二、耶穌的師徒關係

主耶穌用三年半的時間,以師徒制、教練模式,來帶領教導門徒,他們共同生活,經常在一起。我們從耶穌自我身分的啟示可以看到,作為師傅、老師的七項身分:

耶穌說,我就是…經文意義
生命的糧6:35耶穌能賜給人生命,因祂是永生的唯一源頭。
世界的光8:12光象徵屬靈真理,耶穌是人對屬靈真理渴求的答案。
羊的門10:7耶穌是保護羊群的門,不容惡者侵犯。
好牧人10:11耶穌用舊約中描述的彌賽亞形像,宣告自己的神性,強調自己對世人的愛與引領。
復活、生命11:25耶穌不僅是生命的源頭,也是戰勝死亡的力量。
道路、真理、生命14:6耶穌賦予世人方法、信息和意義,這個啟示概括了祂降世的目的。
真葡萄樹15:1這個身份的啟示,提醒我們枝子從葡萄樹攝取生命的養料,不能脫離樹身,同樣,我們也完全依賴基督賜與我們屬靈的生命。

這七項身分,說明白耶穌與門徒之間的「師徒關係」
1. 供應生命之糧:長老要給予所屬執事在靈性上的餵養
2. 照亮生命的光:長老要關心所屬執事在黑暗、軟弱、受試探時的指引幫助
3. 立起保護的門:長老要保護所屬執事不受到攻擊,特別是閒言閒語的指責
4. 成為好的牧者:長老要牧養所屬執事使他成長,在服事上更有牧者心腸
5. 經歷生命更新:長老要陪伴所屬執事經歷神,經歷生命的更新
6. 尋找人生道路:長老要指引所屬執事尋求永生的道路
7. 建立團契關係:長老要引導所屬執事在屬靈家庭中建立與神、與肢體的團契關係

三、耶穌師徒的實施
(一)師徒的帶領
1. 同住(約1:39、約14:23,25)
2. 教導(太4:23、28:20)
3. 差遣(可6:7;路10:1)

(二)門徒之間的帶領
1. 夥伴關係:彼此相愛,共同學習,接受教導(提後2:20)
2. 彼此學習:彼此支援、互相幫助(林前10:27)
3. 團隊服事:合一的肢體(林前12:12),基督的團隊(太10:1)

耶穌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作為師傅與教練。通過祂所立的典範,可以有效建立起長老與執事之間的師徒關係,在藉由此師徒關係,促進教會的牧養文化。使肢體之間有連結,事工之間有扶持,學習三一上帝之間愛的團契關係,一起將教會建造成基督榮耀的身體。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務要聖潔

【務要聖潔】
黃春生牧師


一、聖潔關乎得救。
聖經說:「人若不聖潔,必不得見上帝」(來12:14)。不得見上帝就是「不得救」的意思。當然,我們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活出聖潔,因為「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賽64:6)。「凡從上帝生的,就不犯罪,因上帝的道存在他心裡;他也不能犯罪,因為他是由上帝生的。」(約一3:9)

二、聖潔關乎順服。
上帝在聖經中已經清楚顯明了祂對屬祂的人的旨意。許多人渴望明白上帝的旨意。其實上帝要我們明白的旨意已經清楚記載在聖經裡了,而聖潔就是其中一項。「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帖撒羅尼迦前書4:3)淫行指的是婚姻以外的姦淫,也指敬拜偶像。聖潔就從順服上帝的話語開始。

三、聖潔使人與上帝連結。
上帝救贖我們,不單為了我們不至滅亡及脫離罪惡,也是要我們與祂的性情連結。「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分。」(彼後1:3-4)

【聖潔的生命】
清教徒之父長老教會牧師Richard Baxter說:「聖潔就是習慣性地及首要優先地將靈魂、身體、生命以及我們一切所有的獻給上帝;以及放下一切的享樂及肉體的豐富,來尊崇、愛慕、事奉及尋求主。」

清教徒Ralph Cudworth說:「聖潔不只是外表宗教的責任,冷冷的作出來,好像是一件差事;也不是習慣式的禱告、聽道、禁食等(雖然這些事都是好的,但這些事在最高的目的下顯為次要);聖潔乃是人內裡神性生命的原則,是它把這些事屬靈化了。」

William Jenkyn說:「成聖就是上帝將一切可以消滅我們的事消滅。」

John Flavel說:「聖潔就是靈魂的健康。」

【我們如何聖潔?】
聖潔從領受耶穌基督的救贖開始。但聖潔生活是一生之久的功課。聖經說:「都因上帝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提摩太前書4:5)換言之,藉著讀經與人懺悔的祈禱,我們逐漸走向聖潔之路。

無家可歸的耶穌(Jesus the Homeless)

無家可歸的耶穌(Jesus the Homeless)
黃春生牧師

馬太福音25:31-40
31「當人子在他榮耀裏、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32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33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34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35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36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37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38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39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40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加拿大藝術家Timothy Schmalz在2013年雕塑「無家可歸的耶穌(Jesus the Homeless)」,一尊躺臥在公園長椅上的耶穌青銅雕像。他原本希望將此雕塑放在加拿大多倫多St. Michael's Cathedral大教堂和美國紐約 St. Patrick's Cathedral 大教堂,但被這二間高不可攀的教堂拒絕了。
最後此雕塑安置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倫多大學,以及美國北卡萊納州戴維森市的St. Alban's Episcopal Church教堂門口。

藝術家Schmalz於2013年11月親自到梵蒂岡求見教宗,Schmalz描述教宗方濟各第一次看到此雕塑時,「他靠近這雕塑時,不寒而慄,因為他觸碰到無家可歸的耶穌的膝蓋,他閉上眼睛祈禱。彷彿要他為世界做些甚麼。這促使教宗方濟各向邊緣人伸出援手。」("He walked over to the sculpture, and it was just chilling because he touched the knee of the Jesus the Homeless sculpture, and closed his eyes and prayed. It was like, that's what he's doing throughout the whole world: Pope Francis is reaching out to the marginalized.")

後來在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的安排下,2013年11月也安置在羅馬梵蒂岡St. Peter's Basilica(聖彼得大教堂)的街道上。之後美國芝加哥、華盛頓特區的天主教慈善機構都有意放置此雕塑。

昨日(11/13)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講道中更宣布,聖伯多祿廣場的公廁將設置淋浴間提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使用,並提供三明治、肥皂、乾淨的毛巾與衣服。主管慈善救濟的大主教Archbishop Konrad Krajewski說:「傳福音,也必須靈巧」(We have to be evangelical, but intelligent, too.)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自戀時代

【好書推薦】

Echo and Narcissus (1903)
自戀(Narcissism)的英文一字,來自Narcissus(水仙花)。Narcissus是希臘和羅馬神話人物,是世界上罕有的美男子,傾心於他的少女不計其數,但是他一個都看不上眼。某日,他在河邊看到自己的倒影,他看著看著,竟然愛上了倒影,最終他愛戀倒影而墜入河中,死後變成水仙花。
無視民意的總統,自以為是的教徒,無差別殺人兇手,著迷整型的明星,傲嬌無理的情人,自拍成癮的少年,目中無人的同事…這些人為何如此自戀、自我?



珍.圖溫吉(Jean M. Twenge)與基斯.坎貝爾(W. Keith Campbell)合著的《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The Narcissism Epidemic)一書,便會開始明白,「自戀人格」已成為在全球大城市生活的人相當普遍的心理問題,而且有不斷加深惡化的情況。


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
二位共同作者指出,不論西方或東方,自戀狂潮已經開始隨著教育、媒體和網路,襲捲全球社會及區域文化,形成一個前所未見的「自戀時代」。

在這個自戀時代裡,年輕人隨時自拍上傳網路、父母稱自己的孩子是「小王子、小公主」、名流藝人炫富、裸露,搏版面搶曝光,廣告催眠你購物,「因為你值得!」;職場同事無視團隊合作,政客自我感覺良好,厚顏不顧民意,甚至罪犯為引人注目而公然行兇…面對這些現象,我們或許習以為常,或許瞠目結舌,甚至可能深受其害。探究這些現象的背後,你會發現,這些行為全暗藏了「自戀」的陰影。





自戀,積極思考的失控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愛自己、做自己」能帶來自信和力量,難道不好嗎?

正向、積極思考是很好,但自戀者不是充滿自信,而是無可救藥的自大與自信,無視現實,不顧人際關係。膨脹、誇耀的「正向」思考態度強調自我欣賞、追求物質財富、外貌、名人崇拜和名聲,在信仰上的成功神學,極端的自大,上帝儼然成為人所驅使的對象,如此之下,對小自家庭教育,大至社會文化、經濟皆造成危害。自戀就像是疾病,由某些因素引發,並透過特定管道傳染,而全球文化為何近年來會出現如此演變,是什麼原因催化了這種現象?背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自戀」,就是人的自我中心。

自戀型人格障礙

圖溫吉(Jean M. Twenge)對自戀者的生活記錄,指曾有自戀者經常將自己與耶穌相提並論,理由是他自己也是猶太人,而且亦是十二月底出生,「因此」內心陶醉自己與耶穌必有密切關聯。另外,一位自戀丈夫原打算出門替兒子買校服,最終校服買不成,卻買了自己喜愛的高爾夫球桿套裝回家;更有位丈夫購買一枚鑽石耳環給自己,代替送給太太的聖誕禮物。當然,自戀之所以成為「問題」,絕不止於這些生活趣聞,似乎只是滑稽好笑,無傷大雅。

不過,在剖析自戀為社會帶來何種嚴重問題以前,必須強調,談論「一般」自戀人格帶來的心理問題/心理病,跟被診斷為「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精神疾病,存在明顯區分,自戀型人格障礙會嚴重影響自身的生活,屢屢遭遇傷害、無法工作等。但自戀型人格往往成為他人的障礙或傷害。簡言之,二者不是程度上的不同,而是一個是傷害自己,另一個是傷害他人。

自戀型人格

當社會擁有自戀人格者愈來愈多,那麼,瘋狂消費、惡性競爭、盲目冒險、自私自利、攻擊謾罵、婚姻破碎等現象亦隨之極為普遍,我們先從婚姻談起。由於自戀者的自我中心、貪慕虛榮,他們會利用伴侶達到功利目的。例如,男自戀者需要一個能充當「花瓶」的女人,讓他感覺起來更有權力和魅力,受到眾人注目,一旦對方不能維持雙方的地位和魅力,便會立即結束關係,以其他可以滿足條件的女人代替。

這是基於自戀者將所有感情和心神投放在自己身上,情人不過是借來填補空虛,一段關係充滿利用和包裝,往往令伴侶、孩子的身心遭受極大傷害。圖溫吉(Jean M. Twenge)強調「許多與自戀者的關係都有一個美好的開始以及悲慘的結尾」,主要原因在於,自戀者人格特質至少能在短暫的人際關係中,散發出風趣與自信的一面,能一時迷倒身邊人,可是關係一旦延長,被利用的條件不再滿足,必換來撕裂與衝突,在自戀者潛意識中,替換一個人猶如物件,並無本質的分別。

自戀人格在各行各業,會令工作環境帶來充滿羞辱、指責和惡性競爭的問題。美國進行過一項調查,90%的護士指醫生曾以言語羞辱她們;另外,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員工經常感受到同事的「敵意」;更有研究指,一些企業發現在解僱那些自戀者的「混蛋」之後,利潤明顯提高了,即使被革職的自戀者工作效率高,他們離開後依然對提升企業利潤有良好影響。

自戀時代的悲劇

事實上,自戀者的問題並不「及身而止」,可能延禍養育成自戀的下一代。就典型自戀孩子影響學業的研究,找來就讀基礎心理學課程的大學生,被評為自戀分數最高的,成績最差;被評為自戀分數最低的,每每是系裡成績奪A的學生。箇中原因,是自戀學生對自己表現的判斷不切實際,認為自己相當優秀,留在虛無飄渺的幻想之中。

最嚴重的自戀孩子,高度自尊到了一個地步,更會出現極強反社會人格的暴力傾向,害人不淺。《自戀時代》舉引了不少槍殺案例子。2007年4月,韓裔學生趙承熙,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把三十二名師生槍掉,再吞槍身亡,他犯案前,宣稱:「拜你們之賜,我像耶穌基督一樣死去,以啟迪世世代代軟弱與毫無防禦能力的人。」此外同年12月,羅伯特.霍金斯(Robert Hawkins)在購物中心開槍射殺九人後自殺,遺書寫道:「可是想一想,我他媽的就要出名了。」構成這類慘案,背後固然有不同層面的因素,但歸納犯案者的人格特質後,連採訪案件經過的記者,事後分享相關案件內容感受到犯案者強烈的「自戀」傾向。

書中諸多實例,切入家庭教養、學校教育、媒體網路、物質消費、宗教信仰、人際關係等層面,列舉出各樣例證及數據,幽默地就自戀現象的成因、迷思,以及對「表現自己、唯我獨尊」,作者批判目前蔚為風潮的成功必備觀念,進行引人深思的敏銳分析,同時提出有效的對治之道。

扭轉自戀的世代

在自戀風氣興盛的世代裡,極端的二極,不是過度的崇拜權力、榮譽與財富,就是過度迷戀自我、標奇立異、酸刻嫉妒、逃避現實、難耐艱苦。

作者建議我們面對社會的自戀問題,一方面我們盡可能「迴避」與自戀者接觸,免得受傷或受影響;另一方面要從根本著手,父母可減少對孩子過份的讚賞,應將優點放在孩子完成事情的意義上,而不是迷戀個人先天的獨特性,同時應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觀念。除了培養個人內省和謙虛的特質外,我們亦應盡量建構新的社會風氣,將榮譽感投向奉獻、慈善和環保等方向,以能夠造就整體社會利益為自豪,代替完全宣示個人能力和炫富的生活觀

「自戀」確實是當今世界性的普遍現象之一,二位作者發掘此現象的嚴重性,並試圖提供他們的建議來扭轉自戀的世代。我個人認為,自戀是來自人類根源性的罪—自我中心,不將榮耀歸給上帝,甚至將自己視為「上帝」。自我中心表現出來的即是「自大、自義、自私」,這三項自我中心的展現,可以歸納聖經中所指人類的罪。

罪的問題,人無力解決,唯有靠著上帝的恩典,唯有靠著上帝的贖罪方法,就是通過謙卑悔改信靠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來「因信稱義」。

作者簡介
Jean M. Twenge ,擁有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已經出版GENERATION ME與合著 THE NARCISSISM EPIDEMIC,並在許多重要媒體如: Time, USA TODAY,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撰文發表,並受邀參加電視Today、Dateline、廣播節目National Public Radio’s All Things Considered。作者現在與丈夫及3個孩子定居於聖地牙哥。

W. Keith Campbell,北卡萊納大學博士,喬治亞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任,腦與行為科學研究計畫主持人,自戀人格量表,探索量表 Exploration Scale (Green & Campbell, 2000)。

七星中會北一區牧長讀書報告 (2015.9.21)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二十世紀的大屠殺

二十世紀的大屠殺

根據夏威夷大學歷史學家R. J. Rummel教授《Death By Government》一書統計,提出二十世紀政府大屠殺,其中包括蔣介石、毛澤東、史達林、希特勒等人。國民政府(China, KMT)1928-1949年共屠殺了1007.5萬中國人,在《20世紀大屠殺排行榜(Twentieth-Century Democide)》中位居第四,排在蘇聯和納粹德國之後。但細讀其統計依據,有諸多揣測之辭,數據價值有限。 

按R. J. Rummel教授的解釋,其大屠殺(Democide)指的是由政府主導的對民眾的所有謀殺行為,種族滅絕、政治謀殺、饑荒拒絕援助、酷刑、集中營等均在其內,如其書名所示,包括一切「政府導致的死亡」。基於這一語境,R. J. Rummel考察了國民政府大陸時期的歷史後,得出結論:「總而言之,從早期到他們(國民黨, KMT)在大陸最終失敗,民族主義者屠殺的無助百姓數量的範圍,在不足600萬到超過1850萬之間,大概可以算作1020萬。」

R.J. Rummel的統計有很多主觀估算,但也不算離譜。

蔣友柏:向曾祖蔣介石殺的千萬國人道歉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重新教會2015年長老、執事、同工服事手冊

重新教會2015年長老、執事、同工服事手冊
手冊短址 http://goo.gl/j98UIF
主後2014年11月8日(六)‧重新教會禮拜堂
時間
內容
主理
9:30-10:00
敬拜
撒拉弗詩班
10:00-10:30
開會禮拜
信息:朝向目標(Towards The End)
讀經:提摩太後書4:7-8
黃春生牧師
10:30-11:00
組織:五大部門與分組黃春生牧師
11:00-12:00
2015事工協調與行事曆黃春生牧師
12:00-13:00
中餐林冠儀幹事、黃淑芬幹事
13:00-14:30
2015預算編列黃春生牧師
14:30-14:50
教會現行辦法彙編黃春生牧師
14:50-15:00
閉會祈禱黃春生牧師
開會禮拜
信息:朝向目標(Towards The End)
讀經:提摩太後書4:7-8
7那值得競爭的賽跑,我已經跑過;該跑的全程,我已經跑完;該守的信仰,我已經守住。8從今以後,有公義的華冠等著我,就是那以公義施行審判的主在基督再來的日子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要賜給所有愛慕他顯現的人。

一、甚麼是值得的競爭?

二、保羅的自我評估

三、贏得從天上來的獎賞(腓立比書3:12-14)

結論:立志朝向目標,並將自己的死看成是「獻祭」

重新教會2015組織
小會(總召集長老林仁堅長老)
黃春生牧師、黃志良牧師、(王建華實習傳道)
2015黃漢勇長老、詹烜炎長老,
2016吳旭民長老、林仁堅長老,
2017吳世平長老、林忠堅長老,
2018王熙銓長老、鄭木榮長老 書記:王熙銓
長執會(總召集長老林仁堅長老)
小會員、
2015胡瑞娟執事、廖玉雲執事、蕭銘美執事、徐金蘭執事
2016林信全執事、萬中錢執事、雷慧敏執事、蘇錦淑執事
2017王秀蓮執事、王雪美執事、杜韶峰執事、陳翠娥執事
2018田偉程執事、吳炘達執事、吳青峰執事、林玉緞執事     書記:陳翠娥

行政部門
裝備部門
敬拜部門
牧養部門
社區部門
督導:詹烜炎(長)、 林仁堅 督導:王熙銓(長)、 林忠堅 督導:林忠堅(長)、 王熙銓 督導:鄭木榮(長)、 吳世平、黃漢勇 督導:吳旭民(長)、 黃漢勇
使命:扶持支援
使命:長大成熟
使命:敬拜上帝
使命:彼此相愛
使命:愛鄰如己
財務組:詹烜炎
一、教會財務組
會計吳炘達 王雪美
出納詹烜炎
製表林冠儀
司獻-全體執事

二、牧區社區財務組
會計林玉緞
出納蘇錦淑
製表林冠儀

財產登錄:杜韶峰()
網路:吳炘達()
會籍登錄:杜韶峰()
週報組:楊月華()
黃鄭網.吳主隆.
潘寶珠.林泰啟.張陳市
車輛保管:詹烜炎()
愛餐組:陳清松()
插花組:洪美女()


清潔同工:洪美女




牧區領袖栽培:
牧師、區長
小組長訓練
區長訓練

兒童主日學
校長林信欣
教務蕭銘美

門徒訓練學校(暫停)

其他:
洗禮班、婚前協談


◆第一場禮拜組:
林忠堅() 蘇錦淑 潘茂涼 雷慧敏 萬中錢
◆第二場禮拜組
黃漢勇() 王建華
廖玉雲 陳翠娥 吳青峰
(陳偉益)
招待組:林信全()
1F林信全
2F雷慧敏牧區
2F陳翠娥牧區
敬拜詩班/聖歌隊:
指揮潘茂涼
副指揮黃依文
司琴吳天泰
隊長雷慧敏
副隊長謝惠聰
敬拜團事務
音樂指導王建華
(陳偉益義務指導)
以勒敬拜團:
團長潘慧君
譜務汪嗣軒
DREAM敬拜團
團長楊舒涵
譜務沈玫汝
撒拉弗詩班:
班長宋秀真
譜務汪嗣軒
場地組:吳青峰()
祈禱組:徐金蘭()
火爐祈禱會
音控組/視訊:
一吳青峰().
  顏志仁.
二楊舒婷()
  謝憫震.高國維
布置團隊:王秀蓮(陳翠娥.廖玉雲.黃漢勇.
探訪組:吳世平 鄭木榮
周美桃-施淑梨 組員
吳世平-  玉組員
鄭木榮-李月女 組員
王秀蓮-陳美鳳 組員
松年牧區:
區長林志芬 
迦恩小組:吳世平
迦勒小組:歐 玉.施姬美
張陳市
多加小組:周美桃 施淑梨
周惠美
壯年牧區:
區長鄭木榮
路得小組:王秀蓮 黃麗卿 廖麗娟
路加小組:王雪美 陳美鳳 李月女
活水小組:(林仁堅)
實習區長徐金蘭
恩惠小組:蘇筠茹 黃安仁 黃素蘭
蒙恩小組:陳清松 宋秀真
社青牧區:
(社青一區)
實習區長田偉程
恩典小組:詹烜炎 邵淑蓉
呂季芳
(社青二區)實習區長黃漢勇
葡萄園小組:黃淑芬 吳智媖
以馬內利:潘慧君 陳翠娥
青少年牧區
王建華傳道 胡瑞娟
輔導廖弓普 杜韶峰 黃筱瑋 郭映麟
希望小組 黃于馨 楊舒涵 沈玫汝
盼望小組 輔導群
兒童牧區
校長林信欣
喜樂操牧區:區長吳旭民
喜樂一組:葉淑如 吳長榮
莊五妹
喜樂二組:張美華 郭阿汝
徐金蘭

松年中心:(暫停)

喜樂歌唱班:
指揮潘茂涼
司琴柯曉玄
團長鄭木榮.
副團長王秀蓮
團務李月女
譜務陳美鳳
場地許崑淵 洪哲偉

喜樂操:
顧問吳旭民 黃漢勇
團長張美華
(1)張旻琪() 孫淑美
(2)黃秀雲() 陳謝好
(3)莊五妹() 李梅
  莊秀治
(4)葉淑如(郭阿汝

得勝者事工:(下學期)
林冠儀()

社區兒童事工:
  喜樂學園 黃漢勇
黃淑芬主任.朱可心
兼職老師.助理

重新教會2015年長老之助理執事分配:
黃漢勇長老:杜韶峰執事、吳青峰執事。
詹烜炎長老:蘇錦淑執事、林玉緞執事。
吳旭民長老:徐金蘭執事、田偉程執事。
林仁堅長老:吳炘達執事、王雪美執事。
吳世平長老:廖玉雲執事、陳翠娥執事。
林忠堅長老:萬中錢執事、雷慧敏執事。
王熙銓長老:蕭銘美執事、胡瑞娟執事。
鄭木榮長老:林信全執事、王秀蓮執事。

在教會的組織裡,小會由牧師和長老組成,依據總會法規規定,小會的職責是:傳道,執行禮拜和聖禮典,維護教會風紀和信徒的信德,管理教會財政,管理會員籍,辦理選舉及任免長執等,也是教會對外行文的代表。

執事的職責偏重在教會的庶務工作和對外的慈善工作。因此,身為執事應該清楚教會的需要,如教會內的器材設備、環境清潔、禮拜用品等,甚至人力的調配,教會的維修等。此外執事也需知道教區或社區裡面有哪些亟需幫助的人,以便辦理對外的慈善工作。此外,從現代中文譯本聖經裡特別將執事翻譯成「教會領袖的助手」即長老的助手(提前3:8),這也反映出執事的定位。

為此小會也分配出2015年長老所屬助理執事,他們彼此是一個團隊之外,藉此長老也可帶領、關懷、指導所屬執事,建立更美的屬靈關係。

小會派2015年對外代表:
◆派吳世平長老、鄭木榮長老為台北中會代議長老。
◆派吳世平長老為北部大會代議長老。
◆派吳旭民長老、詹烜炎長老、徐金蘭執事為三重區基督教聯合會代表。
◆派林志芬長老、熊慶春長老為本會參與台北中會松年事工部代表。 
◆派周美桃執事、林鐘蜜姊妹為本會參與台北中會婦女事工部代表。



督導與牧養

重新教會基本資料
重新教會地址24143新北市三重區中寮街16巷23號
GPS定位GPS定位 +25° 3' 35.15", +121° 29' 33.99"
Google maphttp://maps.google.com.tw/maps/place?cid=4532549437873075996
電話(自動跳號)02-29780077
電話(自動跳號)02-29782055
電話02-29789595
傳真02-29752799
教會電郵shlom.cs@msa.hinet.net
教會FBhttps://www.facebook.com/Renewalchurch.tw
下載專區http://goo.gl/rMBLV
教會網站http://www.cspc.org.tw/
簡訊平台http://message.ttinet.com.tw/ensg/
教會相簿 http://picasaweb.google.com/cspc00
喜樂操http://www.joy-dance.org/
喜樂操Youtube 線上教學http://www.youtube.com/user/joydancetv
喜樂操相簿http://www.wretch.cc/album/joydanceorg
三重中學得勝者FB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hamp29780077/
喜樂成長學園http://goo.gl/92kY9
通訊錄即時更新系統http://goo.gl/6Xc57
教會現行辦法彙編http://goo.gl/cQ7px
禧年館地址24143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三段128-3號4樓
電話02-2978-9595
喜樂操中心地址24144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四段39號4樓
電話02-8985-3177
黃春生牧師牧師個人網站http://chunsheng-huangchunsheng.blogspot.tw/
單獨會主-Haverim(חברים)http://huangchunsheng-biblestudy.blogspot.tw/
牧師個人電郵shalomcs39@yahoo.com.tw
林冠儀幹事幹事個人電郵lilian25936988@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