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通過廣泛閱讀拓展我們的視域

通過廣泛閱讀拓展我們的視域
Develop our horizon through reading widely.

紀念4.23世界閱讀日(World Book Day)
聯合國在1995年,以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與及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安息之日作為「世界閱讀日」,希望世人以閱讀來紀念這兩位大文豪。

黃春生牧師
台灣的學生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經驗與期待—「畢業了,終於可以不用再讀了!」我們讀書的目的好像是「讀書是為了以後不用讀書」,畢業後主動安排研究或是精進閱讀的人少之又少。反觀歐美教育強調閱讀,學校教你研究方法,引發興趣,好讓學生在畢業後能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求新求進步。以前在讀神學院時,就聽過有學長說出這樣的話:「神學院研究所讀了三年,牧會三個月就用完了。」乍聽之下,有人就開始覺得「神學無用論」,讀了聖經學、神學方法論,認識神學思潮等既然無助於牧會服事,那麼為何要花那麼多時間在神學院受教呢?乾脆就學一些牧會實踐的技巧、步驟就好了!每次聽到這些似是而非的想法,就會覺得不以為然,因為,沒有深化的閱讀將會使得信仰「膚淺化」。

當我們告白上帝是全地、全知、全能主的時候,就意味著信仰涵蓋所有的層面,包括歷史、知識、思想、身心到靈性層面。更何況上帝要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祂,因此,基督徒要用全部的理性、感性、意志與行動去愛上帝,去認識上帝。而閱讀正是幫助我們更深入去認識上帝全知的重要管道,同時,閱讀也讓我們更加的認識人性、發掘世界。誠如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所說:「只有認識人,才能真正認識上帝;只有認識上帝,才能真正認識人。」(Without knowledge of self there is no knowledge of God; Without knowledge of God, there is no knowledge of self.《基督教要義》I.1.1,2)。

對基督徒而言,透過耶穌愛的眼光、底層的眼光來閱讀《聖經》是最基本功,而大量的閱讀更能幫助我們與《聖經》之間的對話深度。對於領導者,閱讀更是必備的態度。成為一個領導者應該如何在數量龐大的書籍中篩選讀物呢?廣泛的閱讀,一開始可以從少量目標的設定著手。一年十本逐步推升到一年五十本。對於年輕的基督徒弟兄姊妹們,我要鼓勵你們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因為隨著你們閱讀的廣度與深度,將是未來教會的廣度與深度。對於廣泛閱讀,我的建議是這樣的:

1. 閱讀老書(Read Old Books)

我們很容易屈從誘惑,只讀當前的暢銷書。但是,往往好書是經過時間的粹煉而成「名著」或「經典」,更是時代精神的文化承載,這就是為何魯益師(C.S. Lewis)要鼓勵我們「閱讀老書,On the Reading of Old Books」的原因。

牛津大學教授魯益師本身是英國著名作家,他能言善道,每回演講都吸引上千人聆聽,恭敬筆記。他最擅長的演講題目是:「苦難的意義」,「神蹟是否可能?」「愛到底是什麼?」其實,魯益師的信仰歷程很迂迴,從傳統基督教走向嚴苛的教義,走向追求靈異的神秘經驗,又走向唯物無神論,之後專研佛學,最後再回到基督信仰,成為學術、文化的宣教者。這一路走來,他藉著廣泛的閱讀,深化與《聖經》之間的對話,同時也更加認識人與認識上帝。

2. 閱讀書評(Read Book Reviews)

關於閱讀,我們必須面對一項現實,就是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閱讀所有我們想要的。所以,找到好的書評網站或閱讀雜誌和書籍的摘要,可以彌補我們閱讀不足的遺憾。今日網路發達,許多網路書局都會登載書評,只是內容大多是為了銷售目的,而太過於簡略。但是,我發現有些美國專業基督教書房,會邀專欄作家寫書評,這部份他們做得很不錯。此外,包括我在內的許多「部落客Blogger」也會分享他們的書評或是閱讀心得,這些都是很好的參考。

3. 不沈浸某一思潮(Don’t Stay in One Stream)

無論哲學、文學等都各自有時代的思潮,就連基督教各教派也有本身的思潮,這些思潮或多或少都受到歷史與當代的影響,甚至每位作者所持的觀點也不一致。廣泛閱讀是為了拓展我們的「視域」。

「視域, horizon」一詞是「地平線」之意,德國詮釋學家高達美(Hans-Georg Gadamer)將其用來解釋人進行理解活動的視野,人活在歷史中,必然從其所處的歷史背景中來從事理解活動。此一歷史的「地平線」,框架了一個人的理解視野。在每一次的閱讀裡,我們就會產生一個新的horizon(視域),在融合過後的horizon (地平線)上,我們將展開另一次的新視域。我們若侷限在某一價值或思潮裡,我們就會成為某種的「基要主義」,就無法與他人對話,甚至無法發掘上帝更超越的視域。

4. 閱讀暢銷書(Read Best-Sellers)

閱讀暢銷書似乎與閱讀老書相互矛盾,但事實並非如此。暢銷書包括文學類、非文學類,這些書往往是時下最夯的話題,是與人對話、分享的媒介。這些書不一定需要購買,你可以到圖書館閱讀,或是向他人借閱。我的習慣是,固定一段時間去逛書店,翻閱書介、序言,甚至快速瀏覽一番;除非內容很吸引我,或是有許多參考資料,或是有精闢見解而想精讀時,我才會買回家。

5. 閱讀報紙(Read News)

有人問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你如何預備主日講道?」巴特回答:「我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英國講道王子司布真牧師(C.H. Spurgeon)也曾寫一篇文章「我的驚心小書(My little shilling book)聖經與報紙」。一手聖經、一手報紙,是在提醒我們信仰與生活的必要連結。閱讀報紙不僅可知道生活處境的當下消息,不會與社會生活脫節,更重要的是要將每日生活建造在上帝的話語上。

6. 閱讀小說(Read Fiction)

大部分的傳道人都知道如何傳達深奧的神學概念,但要「淺顯」的傳達神學奧妙卻很困難,這也是我個人需要突破的問題。耶穌的講道大多取材自生活,以簡潔易懂的比喻傳講天國深奧的真理。這意味著,一位好的講道者必須以此為努力的方向。許多基督徒文學家,都是藉由小說在傳遞信仰的價值與生命的反省。基督徒文學家真的太多了,本仁約翰(John Bunyan)、大仲馬(Alexandre Dumas)、雨果(Victor Hugo)、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托爾斯泰(Leo Tolstoy)、杜思妥耶夫斯基(F.M. Dostoevskii)…他們的小說都刻畫出人性的軟弱、罪惡,也指出救贖與盼望之所在。

前幾年甚至有基督教兒童奇幻小說被拍成電影。魯益師(C.S. Lewis)在《納尼亞傳奇》中用童話譬喻的方式描述勇氣、友誼、信心、救贖等基督信仰價值;在小說《最後之戰》中,有一段對新天新地的描述:「這個世界是未來新天新地的影子大地(Shadow of Land)」。這一段的文學靈感,是出自聖經:「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哥林多前書13:12)

魯益師的小說啟發牛津大學同事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寫下了《魔戒》,在小說中托爾金創造一個新詞eucatastrophe(救贖時刻,或譯「善戰勝惡」),這一詞後來就經常出現在他的其他小說裡,作為扭轉小說情節的專門名詞。

廣泛的閱讀可以拓展我們的視域,但是不要侷限自己。如果你不喜歡的書,就停止閱讀它。如果你感興趣的,就拿起來閱讀。閱讀會拓展你的視域,甚至會形塑你的品味與風格。最後,我要再次提醒基督徒,閱讀《聖經》是最基本功,而大量的閱讀更能幫助我們與《聖經》之間的對話深度。對於領導者,閱讀更是必備的態度。因此,我要說「如果你要成為一位領袖,就必須先成為一位閱讀者。同樣地,如果你不願成為聖經的讀者,就無法成為教會的領袖。」“If you’re going to be a leader, you have to be a reader! The same as if you’re not a reader of Bible, you’re not going to be a leader of Church.” 

推薦關於寫作的書籍
1.William Strunk Jr., The Elements of Style《英文寫作風格的要素》。台北:所以文化,2010。
2. 王岫。〈寫作指引十大好書〉。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4,民96.08。頁37-42。

相關新聞 沒有自己書本的孩子 未來競爭力處劣勢 2011/6/10 英國衛報-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黃牧師,我很喜歡您這篇文章,不知是否是您的大作?如果可以,我想跟您要稿,將這篇文章轉貼在我們《中心電子報》上,當然會註明出處!
如蒙惠允,無限感恩!

主僕
宙緯
敬筆

N̂g Chhun seng 提到...

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