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從迎佛牙到選風

從迎佛牙到選風
黃春生牧師

選舉又快到了,每當此時勘輿風水、算命之風又興起。這也難怪,我們的民風是百年不變,就拿迎佛牙、佛指來說好了。話說1183年前,唐朝第12代皇帝唐憲宗李純,派太監杜英奇去陝西鳳翔的法門寺迎接一寸多長的佛指骨舍利到京城供奉,一時之間,所有的王公大臣、文人百姓掏盡了腰包,花錢花力為要供養佛指,還怕沒有機會。在當時擔任刑部侍郎的韓愈(相當今天的司法部次長),看到這些現象覺得太荒唐,就寫了一篇「論佛骨表」呈給皇帝,認為迎佛指簡直是傷風敗俗、貽笑四方,就因為這一篇,皇帝大怒要殺韓愈,幸虧有裴度、崔群這些大臣營救,保了他的性命,但因此被貶到偏遠的潮州做刺史。

「論佛骨表」當中有一段韓愈做了對比,佛教傳入中國是在東漢明帝,公元60年左右,東漢之前完全沒有佛教的觀念,可是當時的帝王在位的時間又久、又長壽。韓愈舉例:皇帝在位100年,活了110歲,堯帝在位98年,活了118歲,周文王、武王、穆王都在位將近100年,而且當時都天下太平、百姓安樂,這些都和佛教沒有關係。到了東漢明帝的時候佛教進入中國,從此「亂亡相繼,運祚不長」,漢明帝卻只在位18年。到了南北朝,政局更不穩,皇帝信佛更虔誠,但在位和壽命卻更短暫,其中梁武帝是最虔誠的,每天只吃一餐蔬菜水果以為敬虔,甚至他還出家做和尚,最後卻很短命的餓死在台城,死後八年,整個國家跟著完蛋了。從這樣的對比當中,韓愈認為:「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也。」所以他認為佛骨是污穢不祥的東西,建議唐憲宗李純應該把佛骨毀掉,以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禍。

韓愈如先知般的針砭,但很可惜,皇帝沒有聽韓愈的話,否則佛教也不會成為中國的國教,可能中國的歷史都會不一樣。你知道李純皇帝的結局嗎?李純在下放韓愈的第二年就被宦官陳宏志殺了,他在位只有15年,活了43歲,又是一個很短命的皇帝。我們不得不佩服韓愈,不知道他是哪裡來的智慧,哪裡來的勇氣,竟然冒著殺頭的危險敢在眾人皆醉時,識破撒但的伎倆。

我們回頭看台灣,1998年從泰國迎佛牙,按曹永杉的說法,他當時迎佛牙想法乃期待國家富足安樂。但之後,台灣有安樂嗎?隔年隨即發生921大地震。之後又從北京迎來佛指,情況亦同,經濟跌到谷底,失業、貧困、政局不穩、各樣疾病更嚴重。據報載這一趟迎佛指約需五億台幣。若是佛牙、佛指有法力,那麼泰國、中國,甚至供奉這些遺骨的國家和個人早就「削翻天」。

當時報紙廣告登載「台灣人民好運到,若有恭迎瞻禮供養的人,就會得到安樂、富有、吉祥」,這是誰刊的?佛光山,代表台灣去接洽的單位刊了好大的篇幅。另外陳履安先生也說,如果看了佛指,你就可以淨化心靈、安定人心,外加一句,要有慧根的人才看得懂。所以這幾天在台北許多人扶老攜幼去拜,他們搞不懂這是什麼,只因為有人說可以保平安、可以身體健康、可以消災祈福,所以他們寧可拜一拜,免得自己錯過了什麼。令人感慨,當今朝野中竟然無一人可比一千多年前的韓愈。

根據中國的考古學家認為這佛指可能是獸的骨頭,因為佛指和人的骨頭不符合,如果是這樣,真的太好玩了。在今天經濟、人性、道德都不斷沈淪的時候,許多人寄望追求的竟然是花更多冤枉錢去供養、跪拜可能是動物的骨頭?想想韓愈所說的證據和對照,難道我們從歷史中不能學會教訓嗎?如果北京佛指舍利真有法力,中國人民也不用偷渡,作黑心食品,四川農民也不用揭竿抗暴。想想,若供奉佛牙、佛指有用,那我們都不用努力,同樣,若改名字、改運就可以消災解厄得好運的話,那算命的也不用苦哈哈地守著算命館或在夜市擺攤,早就去享福了。若算命的鐵口直斷,2000年的總統就不是陳水扁。第一次被算命的騙自認是憨厚,第二次被騙是無知,第三次被騙是愚蠢。難道,聽信算命之言的政客,還愚蠢得不夠嗎?只會沈浸在算命的妖言中,而沒有為民的政見和國策的遠見,這絕對不是台灣之福。

從迎佛牙到聽信風水算命之言的選風,台灣人民真的要覺醒。有多少政治人物可和韓愈提出「論佛骨表」,撻伐迷信之風。有多少人可以像曹永杉兄弟一樣呢?離棄佛牙、佛指,脫離撒但偶像的崇拜,而回到真神上帝的身邊。總之,基督徒有責任和人分享福音的好處,也有責任分享上帝的真理給世人,使人因認識上帝而離棄黑暗之學。

※從迎佛牙到信耶穌的曹永杉
教會邀請曹永杉弟兄前來見證,由曹弟兄所提供的見證。

曹永杉
1983年:皈依佛光山星雲法師
1992年:擔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一屆法制長,協助星雲法師完成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章程的起草及定稿
1998年:隨星雲法師飛往泰國曼谷參與「迎佛牙」活動
2001年:於1月6日決志信耶穌
2001年:於6月24日在員林和平長老教會受洗

1998年4月8日曾參與「迎佛牙」的曹永杉一見面就表示:「信耶穌之後,我有三種感覺:第一是認祖歸宗,其次是投奔自由,第三是如魚得水。」

隨星雲法師迎佛牙

當年在「迎佛牙」的活動中,他與星雲法師、吳伯雄、丁守中、羅福助等人,一同搭乘佛光山的專機,由台北飛到泰國曼谷去迎佛牙反台。

像這樣一位篤信佛教的曹永杉,怎麼會「突然」改信基督教?這問題在員林地區的生活圈中,引起越來越多人的討論或詢問,甚至有人直接約他執壺夜談;許多人為此感到大惑不解,也有人懷疑他是否精神受到刺激,一時腦筋錯亂、糊塗了!


對於自己從一個佛教徒轉變為基督徒,曹永杉說:「多年來,作為一個佛教徒,因為受到輪迴觀念、因果報應的束縛,凡事須靠自己修持戒律、行善、捐獻佈施、積功德,完全要靠自己的行為能力來換取果報。往往一年中要參與無數的法會,此外,財佈施和法佈施更是不能少。這對一個沒有足夠時間、金錢的人來說,是很難得到的信仰依靠。」


轉換一個坐姿之後,曹永杉接著又說:「然而,自從我成為基督徒後,每天我都可以感覺上帝的同在,隨時隨地我都能向祂發出真誠的禱告,可以將每件事拿來與祂商量、求助、求引導,我覺得基督信仰與我的生活是完全連結在一起,不會有時空的限制,使我有一種自由自在、得到真實信靠的感覺。」



護持興建西來寺

當年曹永杉在學佛的過程中,剛好是他個人事業及婚姻的起點。從結婚到創業,從白手起家到經營台灣、大陸、美國各種不同的投資事業,二十五年來,其中從賺錢到兩地投資,再碰到經濟不景氣,然後事業轉型,從建設營造到土地開發,在這一連串的業成長及演變過程中,他一直是以釋迦牟尼佛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因此對佛教的護持也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


1987年起,他更熱心協助籌辦國際佛光會,當時佛光山在美國洛杉磯籌建西來寺時,特別將寺院外圍的一大片土地,規劃為一幢幢的住宅,分別向佛光會的會員發起認購,為了響應這個計劃,曹永杉也認購了其中一戶,後來就做為女兒赴美讀書的住所。


但是,怎麼也沒有想到,一樁兒女的婚事,卻讓他們一家完全改變了。


他們的女兒佑如,高三那年,趁著學校的聖誕假期回國省親,在一次曹永杉與友人楊醫師的高爾夫球的球聚機會中,對方在閒談中建議讓兩家兒女交往。當時,楊醫師在澳洲讀大學的兒女浩平也正好反台,沒想到佑如和浩平見面之後,二人情投意合,相談甚歡。後來他們更相約,利用每天早上七點做為他們的越洋熱線時刻。


不久,佑如在美高中畢業,又申請到進入西澳大學深造的機會,於是雙方父母決定讓佑如和浩平先行訂婚,好方便寄住在楊醫師的家裡。篤信佛教的曹太太馮鳳嬌早先對女兒找對象有一個要求:「他起碼要把佛教的“金剛經”讀過一遍。」可是,就在他們兩人一見鐘情、兩情相悅下,這個起碼的條件竟被忘得乾乾淨淨。就這樣,虔信基督的浩平與具有濃厚佛教背景的佑如,就在雙方父母的贊同下,於1995年的聖誕節完成婚禮。


女兒受洗信耶穌

有一天,佑如從澳洲打電話回家說:「媽媽,我要受洗、信耶穌。」女兒會是出這個請求,其實馮鳳嬌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女婿他們一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只是馮鳳嬌在電甘裡還是跟女兒約法三章:「媽媽是很民主的,今天我尊重妳的意願,因為妳們夫妻是一體的,為了妳們家庭的和諧,我讓妳信耶穌,但是,以後如果妳的兒女要信佛,妳千萬不能阻擋他們。」佑如終於獲得父母的諒解,受洗成為基督徒。


自從佑如受洗信耶穌以後,每逢打電話回家,總會順便向父母傳福音,無非是希望父母也能早日信奉基督。曹永杉補充說:「我當時總是推說我們各信各的。」


但是佑如就是不死心,三天兩頭地打電話回家,除了報平安外,還是要向父母傳福音,多年來雖然遭到他們的拒絕,可是她始終不曾放棄。直到有一天,當佑如照常打電話回家時,馮鳳嬌不耐煩地說:「妳所講的這些『福音』我都聽不懂,妳應該知道,媽媽信佛已經二十多年,也曾經在佛光山受過菩薩戒,現在左手的三點戒疤都還在,我每餐都固定吃素,妳要我改變信仰,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如果妳打電話回來,還是要跟我傳福音,那以後我就不接妳的電話了。」


佑如母親的最後通牒後,內心既掙扎、又難過。她知道打電話行不通,所以後來就索性改以傳真的方式來進行,而且寫的比講的更多。此外,她還會利用一些節日寄送卡片,像是母親卡、生日卡、聖誕卡等,她幾乎用盡每一種方法來向父母傳福音。


「我女兒從小就到國外唸書,所以中文能力不怎麼好,可是她每次傳真過來差不多都是十幾張信紙,有些不會寫的字,她就用注意符號來代替。所寫過來一些聖經上的話,雖然我看不太懂,但我可以感受到她內心的迫切、以及女兒愛我們的心,所以我都把這些信收起來。」馮鳳嬌說。佑如對他們夫婦倆不死心的「文攻語勸」,五年多來從不間斷。


一番話引入深思

直到2000年11月初,佑如在一次電話中感傷地對曹永杉說:「爸爸!雖然我們在血緣裡是一家人,但因為我們彼此的宗教信仰不同,在靈性的生命中,一直無法成為真正的一家人,將來也無法在天堂裡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曹永杉聽了女兒的一番話,內心不免一陣心酸,遂陷入深沈的思維中。


在曹永杉心中認為,他的生命及事業及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有著一雙看不見的恩手在引導著他。他稱自己生命的前二十五年是無神論者,而接著這二十五年是藉著佛陀的指導,如今年紀已過半百,難道又要更換一雙恩手的引導?曹永杉開始認真地思考前面生命的方向。


這些歲月以來,雖然生活在不虞匱乏及掌聲中,但在曹永杉內心的感覺上並不踏實,並沒有享受到真正的喜樂和滿足。


自從女兒結婚後,為了尊重女婿他們的信仰,這五年來曹永杉每次去澳洲看女兒、女婿、孫子,也曾與他們一起去教會做禮拜,對基督教的教義算是略知一二。


「我對聖經的一段話:『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章26節)印象特別深刻。」曹永杉啜了口茶後繼續說:「我就只有佑如這麼一個獨生女,現在她已皈信基督,目前一家六口過著平安、無憂的生活。如果我們年老有機會與他們同住,那麼,應該是我們倆老改變信仰,來配合他們的生活才較合理。」


一前一後信基督

說到這裡,曹永杉忽然將頭略為抬起,雙眼望向馮鳳嬌說:「去年(2000年)11月14日那天,我太太已由女兒在電話中哥做決志禱告。」那時,員林和平長老教會的張文明牧師,也接受了佑如從澳洲的電邀,他帶著教會的周神彬、駱昭昭長老一同來探訪、關心曹永杉夫婦。後來他們倆如約於11月19日開始到和平教會做禮拜。而在2001年1月6日晚上,曹永杉也在電話中,跟著女兒一句句地禱告決志、皈信基督。


本來曹永杉、馮鳳嬌他們希望在去年聖誕節受洗,但張牧師表示,由於他們的狀況比較特殊,教會必須驗證他們的靈命成長、言行表現、教會生活情形等,是否合乎基督徒的體統。所以,經過教會半年多的嚴格考核後,他們才於2001年6月24日,在員林和平長老教會,由張文明牧師施洗。


曹永杉自從由佛教改信基督後,有很多朋友很好奇地問說:「怎麼會改變得這麼快?生活上有什麼不適應嗎?」曹永杉面對朋友的疑問總是不厭其煩地說明:「生活中自然會有所不同。以前我每天早晨都要到佛堂禮佛,晚上則由太太代理。從前常來我家的是佛教的法師、縣長、社會顯達、企業家,現在來家裡的多半是牧師、教會的朋友、長老執事,一起唱福音詩歌、喝茶、分享生命見證。如今我內心感覺非常喜樂、平安,對未來也充滿信心、希望。」


馮鳳嬌跟著也提到:「目前台灣正處於經濟及政治的混亂期,可是對我們而言,不論是公司或是個人,這期間卻成交了很多筆房子或土地的買賣。上帝總是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讓我們經歷祂的大能。因此,雖然現在台灣不景氣,但我們的事業和婚姻生活,反而過得比以前更滿意、喜樂。」


上帝給的見面禮

說到這裡,她換了一個坐姿後,接著又說:「那天女兒帶我做完決志禱告之後,特別叮嚀我,記得凡事都要向上帝禱告。於是我想起在員林有一間二十多年的舊房子,曾委記仲介公司出售,兩年來一直沒有賣出去,但在我向上帝禱告後第三天,竟然就由我自己出售了,不但節省了一筆仲介費,又得到比仲介公司估價較高的價錢。這是上帝給我們的見面禮,更增加我們的信心,在房地產不景氣的今天,能在這麼短期間成交,真是上帝莫大的恩典。」


另外,更一件奇妙的,九年前,曹永杉的公司在社頭鄉清水岩那個地段,蓋了二十四棟別墅型的房子,興建當時就賣了十二棟,但是剩下的十二棟卻一直無法賣出,而且買房子的都不是本地人。後來,附近的居民跟他們說:「你們好傻!膽子也真大,竟然在這地方蓋房子,這裡過去是八七水災的屍體匯流地,住在這塊土地的房子裡,一定不平安。」


他們聽了之後不免心中一涼,於是在當時採納村民的意見,決定舉辦一場法會來超渡亡魂,結果生意還是一點不見好轉。後來又有人建議他們立一個牌位,寫上社頭這個地基主的名號,再請法師來作法。凡是想到該做的全都做了,那剩下的十二房子仍然濡人買。經歷過賣員林舊房子的事,馮鳳嬌決定要為社頭的十二房子禱告,祈求上帝的援助。沒想到奇妙的就這樣發生了,那十二戶別墅,竟然在很短短的兩、三個月內全數賣光,這件若發生在經濟景氣時並不稀奇,可是,在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百業蕭條、房地產全面衰退的時,卻是非同小可的大神蹟。


「這個經歷對我們來說,真是活生生的見證,在人千方百計的努力下,一點都不見效,但在我們禱告之後,上帝卻輕易地成就了。」馮鳳嬌心存敬畏地說。


拆佛堂裝滿一卡車

這次經歷的震撼,讓曹永杉夫婦決定將頂樓佛堂內的佛像全部拆除,拆下來的東西竟裝滿了一卡車,鄰居還以為他們要搬家呢!


曹永杉補充說:「原先我們只是想,將佛像及設備拆除後,送給別人繼續供奉。但當我們全部打包後,隔天到教會參加完主日禮拜,我太太然發生嚴重的暈眩,我也得了嚴重的感冒,在教會經眾人禱告後才漸漸舒緩,經張牧師詢問,建議我們舉辦聖別禮拜,我們才得到真正的平安。」


過去曹永杉信佛時,並不常向親友傳佛理,因為恐怕他們接受後,還要常常到寺院參加消災祈福法會,又要發心做功德,恐怕他們成為負擔。但在信耶穌之後,他了解到:「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聖經以弗所書2章8-9節)有鑑於「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使他越發覺得必須將基督的福音傳給那些還不認識耶穌

的人。

因此,他利用每個月第一、三週的禮拜四晚上,在住家的四樓舉行「福音小組」聚會,邀請親朋好友,還有周遭尚未認識這信仰的人前來參加,目前每次大約都有二、三十人出席。曹永杉有著一個心願:「希望藉著這座福音橋的搭建,讓許多人能早日進上帝的國度,享受祂豐盛的愛和恩典。」


本文完稿於2001年12月 盧邦賢執筆

2004年11月5日 星期五

大湖口設立耶穌聖教

大湖口設立耶穌聖教 

一八七八年秋天,張仁壽在竹塹城街頭被突來的鑼聲吸引,當他發現鑼聲來自一名洋人時,便好奇地駐足觀看。令他驚訝的是,洋人開口說話時,他聽到的竟然是他剛剛開始學習的竹塹城通行語言「福佬話」。他也萬萬沒想到,這一次街頭駐足,改變了他的一生。 

  這個洋人正是已經來臺八個寒暑的加拿大籍基督長老教會牧師馬偕博士,他採取一邊傳道,一邊替人拔牙的醫療傳道模式,透過旅行佈道,跋山涉水,足跡遍及苗栗以北,東達花蓮以及台東。這一年秋天他在竹塹城傳教十一天,同時為四百三十一人拔牙,而張仁壽正是其中之一。 

張仁壽為湖口張六和族人,在家鄉習得中醫基本學養之後,為求名師指點,並圖發展,便離開大湖口至竹塹城,一方面行醫,一方面遊學。就在他來到這個陌生城市探索自己新的人生時,馬偕風塵僕僕出現此地。張仁壽聽過好幾天的街頭傳道,並且親眼目睹西方拔牙醫術後,向來心胸開闊的他,於是毅然決然地走向馬偕博士面前,成為竹塹城的第一個基督信徒。就在這一年,竹塹城教堂落成;而馬偕送給張仁壽一套拔牙裝備,展開了他學習西醫之旅程。 

在往後的日子裡,張仁壽逐漸得知馬偕博士的故事。一八七一年十月,馬偕離開故鄉,經由舊金山乘船扺達台灣南部打狗(高雄)港。登陸後,認識了英國長老教會派駐台灣的宣教士李庥牧師(Hugh Ritchie),當時這位英國長老會宣教士李牧師建議馬偕應北上宣教,因為當時台灣北部艋舺、大稻程、淡水等大都市,人口稠密,卻一直缺少宣教師,也沒有教會,因此馬偕牧師便和李牧師二人合作,一人負責南台灣,一人負責北台灣宣教工作。決定以北臺灣為宣教地區後,馬偕經歷了無數被暴民、流氓恐嚇;被丟石頭、砸糞、扔雞蛋;教堂被拆,甚至在刀口下逃生的險境。然而馬偕告訴上帝:「願主你今天幫助我,我再一次與你立誓,就是痛苦至死,我一生也要在此地~我所選擇的地方,被你差用,願上帝幫助我。」就這樣經過十一個月努力傳教的結果,馬偕在淡水成立了北台灣的第一所教會。 

馬偕的宗教精神深深打動張仁壽,在上帝的指引下,張仁壽和馬偕合作,回到自己的故鄉大湖口,建立教堂,傳佈福音。一八九三年(光緒十九年)馬偕先暫時在張仁壽家作禮拜,同年年底馬偕向大湖口鄒阿石購買土地,建築教堂。教堂係華式建築,坐北向南,前進瓦屋,後進茅屋。當時除了張仁壽外,尚有另一華籍傳道士許圳清,並且吸收了教民二十餘人。教堂除了傳教之外,還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

張仁壽一家後來都成為基督子民,知名的民初台灣書畫名家張采香以及在二二八事件中不幸受難的制憲國代張七郎,即為張仁壽的愛子;而湖口的長老教會也一直運作至今。儘管此刻我們對張仁壽一生行誼僅得一鱗半爪,然而仔細端詳馬偕為張仁壽拍攝的相片,從那西式翹鬍末梢,我們隱約瞧見東西方文化在這小街上,曾經激盪起的浪花。 

2004年11月1日 星期一

選舉長執需要大家來關心

選舉長執需要大家來關心

教會將於11月7日召開會員和會,改選長老和執事。長老和執事是教會的核心同工,有好的委身同工,才能推動教會的宣教事工。

小會也決定將受提名者作書面介紹,內容包括今年度主日出席次數,曾參與服事項目,曾參加過小會認可之訓練,及個人專長等。加入主日出席次數,無非是要提醒大家「委身」的最基本態度就是參加禮拜來敬拜上帝,因為一個人口口聲聲說愛上帝,那就從委身敬拜上帝開始吧。若是,一個不經常出席禮拜的信徒,說他多麼的有能力,也很難在服事上奉獻自己。

當然也有人會認為一個人的委身也會表現在十一奉獻或其他奉獻上,因為耶穌說:「你的錢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對所歸屬的教會奉獻是種認同感,這也很重要,但是小會為了要避免信徒以金錢來衡量人,因此不作此統計。

此外,介紹被提名人「曾參與教會的服事項目」,可以讓我們知道一個人委身服事的經驗。同時,我們也必須知道上帝用一個人,必先給予適當的操練。介紹被提名人「曾參加過小會認可之訓練」,這有助於同工的訓練和教會需求切合。介紹被提名人「個人專長」,是我們瞭解一個人恩賜最基本的所在,才能幫助我們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作在對的事上。

若你的心目中沒有符合上述的人選,或是沒有更理想的人選,沒有令你感動的人選,沒關係,「寧缺勿濫」或許是更好的選擇,相信上帝此刻不預備,時間滿足了上帝必親自預備祂的僕人。

在教會的組織裡,小會由牧師和長老組成,依據總會法規規定,小會的職責是:傳道,執行禮拜和聖禮典,維護教會風紀和信徒的信德,管理教會財政,管理會員籍,辦理選舉及任免長執等,也是教會對外行文的代表。依據法規第九章第95條規定:長老、執事的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在選舉規則第二章第12條規定:長老候選資格需曾任執事二任以上者。

有長老制度的產生,應可追溯到摩西時代,他選立長老70人來協助他處理百姓的事務(民11:16~17),而在耶穌時代每個會堂都設有長老來維持信徒的信仰生活與風紀。在初代教會時,將長老分成「教訓的長老」和「治理的長老」(提前5:17)。教訓的長老就是「牧師」,治理的長老就是現今教會所稱的「長老」,而「治理」不是管轄,是服務(可10:12~45)。

長執會則是由傳教師、長老、執事組成。依據總會行政法規定:長執會的任務在於辦理庶務、慈善、社會服務等事工。依據選舉規則第二章第12條規定:執事的資格必須陪餐滿二年者才具備候選資格。

執事的職責偏重在教會的庶務工作和對外的慈善工作。因此,身為執事應該清楚教會的需要,如教會內的器材設備、環境清潔、禮拜用品等,甚至人力的調配,教會的維修等。此外執事也需知道教區或社區裡面有哪些亟需幫助的人,以便辦理對外的慈善工作。此外,從現代譯本裡特別將執事翻譯成「教會領袖的助手」(提前3:8)也反映出執事的定位。

使徒保羅一再提醒我們,身為長老、執事,應該知道在信仰生活上有好的見證,這樣才能成為信徒的「領袖」(提前3:1~13)。教會與社會中的社團、公司不同,教會是一群受耶穌基督呼召的人所組成,是傳揚上帝國和基督的救贖之信仰團體,講的是奉獻自己,以及「對上帝有信、對厝邊有愛、對鄉土有情」。因此,在教會裡談不上有何利益可謀,也扯不上有何地位可圖。

我們每位兄姊必須認識到,選舉長執不能以世俗的眼光為標準。我發現許多信徒不是看信仰來選,而是看社會地位來選。因此我們有必要再次思考保羅對教會領袖的要求,以深切的祈禱來面對長執的選舉,並讓聖靈感動我們所作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