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奇妙的信息

奇妙的信息 (2004/12/17)

黃春生牧師 

不少人以為聖誕節是聖誕老公公誕生的日子,而往往基督徒也被問到此問題。或許這篇短文可以幫助你回答此問題,甚至可以幫助你主動向未信主的朋友介紹聖誕節的意義,也再思待降節的意義。 

待降節是以基督(希伯來文:彌賽亞,意「救世主」)的來臨為主題,不僅是基督降生於一個小小村子「伯利恆」的馬槽,也包含了「道成肉身」的信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1:14) 

這是一個奇妙的信息,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竟然關心眷愛我們卑微的人類,成為人的樣式,與人一同承擔苦難、救贖世人的偉大歷史事件。這件事實乃是空前絕後的大神蹟,更是人類理性所不能測度的。 

待降節的英文是Advent,其意是即將來臨,有等候、期待的意思。顧名思義,待降節就是紀念主耶穌基督降生,更是等候基督再來的日子。待降節是基督徒靈修、悔罪、等候及準備的節期,藉此節期思想,不只是主的誕生,同時也思考「主要再來」的含意。因此,待降節期所要傳述的信息是:等候與盼望未來的救恩,上帝是可以被世人守候、等待的上帝,上帝也是恩賜盼望的上帝,祂的救恩不只在今天,也在未來。 

而聖誕老人其實是西元第三世紀的基督徒尼古拉斯主教。他曾冒死解救被處殛刑的政治犯、也揭發過貪婪官吏屯糧,使百姓渡過飢荒。在宗教被迫害時,被捕入獄,身上滿是鞭痕、鉗傷與烙印,仍堅持其信仰。而後半生留在米拉,設立孤兒院、照顧病患、貧民。尼古拉斯生平事蹟中,最膾炙人口的是他慷慨助人的行徑和對孩童的愛心,這些事蹟後來被兒童文學家,予以豐富的想像而成為我們現在所知聖誕老人故事。尼古拉斯確實是基督徒信仰的人格者,和學習的榜樣,但在商業包裝下,已經嚴重扭曲這位基督聖徒的公義和慈善的信仰良知。 

待降節時,基督徒會用虔誠加上靈修的心來預備聖誕節的來臨,這是要讓基督徒不讓商業廣告及世俗逸樂來影響對主的敬虔之心,而沖淡了聖誕節真正的意義。你是否明白聖誕節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呢?那就是「耶穌為我而生,我能為耶穌作什麼?」 

所以,對每一位基督徒來說,待降節絕不只是紀念和慶祝兩千年前耶穌降生來到世上而已,同時,這節期也是讓所有基督徒重新思想自己的信仰,並求主重新誕生在我們心中的時刻。是基督徒靈性更新的一個好機會。 

我們能為主耶穌做什麼呢?相信祂最希望每一個人所做的事,就是要我們悔改,離棄罪惡,接受福音。聖經記著,當耶穌正式出來傳道的時候,祂來到加利利宣傳上帝國的福音,祂第一句話即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馬可福音1:15)同時,也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彌迦書6:8)

2004年12月14日 星期二

送「沒藥」給新生嬰兒

送「沒藥」給新生嬰兒 (2004/12/19待降節第三主日)

1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
2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3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裡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4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
5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
6猶大地的伯利恆阿,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7當下,希律暗暗的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
8就差他們往伯利恆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
9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
10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
11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12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馬太福音二章1-12節) 

在馬太福音二章11節記載著,東方博士(天文學家)獻給耶穌的禮物中有著「沒藥」。而「沒藥」是人死了才會用到的東西,是博士們觸霉頭,或是當時的文化習俗,或是隱含特別的意義? 

東方博士所送的這三樣禮物黃金、乳香、沒藥都是當時東方世界看為最為貴重的物品。「沒藥」是屬於貴重的香料之一,貴族用來敷在死者的身體上,可以為遺體保存較長久不腐壞。在當時的文化習俗裡,沒人會送這樣的香料給剛出生的嬰兒。因此,送「沒藥」給耶穌,已經在表明耶穌和一般的君王很不一樣;一般的君王將人民當作卑賤,是附屬君王的財富,甚至被以奴隸的態度對待。但是,耶穌卻是一位「受難者」,他背負著人類的罪而死。因此,沒藥是象徵耶穌的死,且是為他的死而準備。在約翰福音第十九章39節記載,亞利馬太的約瑟和尼哥德慕兩個人,在獲得彼拉多的同意後,從十字架上將耶穌的身體取下來,然後用「沒藥和沉香混合的香料,約有三十公斤。兩個人用配著香料的麻紗把耶穌的身體裹好」。 

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聖誕禮物,但耶穌收到了。送「沒藥」給新生嬰兒耶穌,表明耶穌基督的卑微降生。人生到底是充滿各種不同的挑戰和苦難,而耶穌就是出生在馬槽裡展開祂道成肉身,和人一起面對苦難的生命旅途。因此,祂能夠體會人的軟弱與處境,但祂不被苦難和死亡所束縛,反到死裡復活,顯明上帝榮耀的本質。使人得以真正認識到上帝和祂的救恩,並使人因著祂得以得到永生。我們當學習耶穌承受「沒藥」,謙卑地與上帝同行。

2004年12月3日 星期五

聖誕節的起源

聖誕節的起源 (2004/12/3)

黃春生牧師 

教會在開始三個世紀中,除了每個主日及每年的逾越節慶祝主的死亡與復活外,並沒有其他節慶。但到了第四世紀初,這種情形就有了改變。第四世紀開始基督徒為紀念基督救贖的行動,設立節期來紀念,並藉此來教育信徒。 

開始時是在復活節週期設立各項紀念活動,而聖誕節及聖誕週期也逐漸引進。使得耶穌的苦難、復活、升天等事件有了獨立的節慶,而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降生人間的神蹟也成為藉節慶來紀念的時間點。 

耶穌在哪一天降生,無人確知。聖經上沒有記載,教會的傳承也不清楚。在使徒時代和初代教會,並無慶祝耶穌聖誕的事實。從史實得知羅馬教會在君士坦丁大帝信主後(煮後313年),就逐漸習慣在12月25日慶祝主的降生。為何將此節慶定在12月25日,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是護教性的。此節慶的引進是為了對抗當時羅馬皇帝訂定的一個外教人的大節慶。奧來里安皇帝於主後274年以當時風俗為全帝國定立了「不敗之太陽神誕辰」大節日,命令全國在12月25日慶祝。因為12月24日是歐洲的冬至,就是夜最長晝最短的時刻,古歐洲人害怕冬至使得太陽光芒不再,因此在12月25日第一道太陽光出現時,認為太陽不被長夜所擊敗,而有了為太陽神慶生的民俗(註:台灣的冬至是在每年12月21或22日)。而羅馬皇帝希望藉此節日團結與鞏固全帝國百姓。當君士坦丁大帝信主後,明訂此節期為救主耶穌基督的聖誕節,指出耶穌才是真正的「不敗的太陽」,因為瑪垃基書4:2已預言基督為「正義的太陽」,新約中,耶穌自稱為「世界的光」(約翰福音8:12),約翰稱其為「照亮全人類的真光」(約翰福音1:9)。 

第二,根據一種假定來推知耶穌的生日。第三、四世紀的人特別注意象徵意義。基督為太陽的象徵深深扎根於當時基督徒的意識中,因而也使他們注意到晝夜的平分點(春分、秋分)與至點(夏至、冬至)變化的象徵意義。有一意見認為施洗約翰是在秋分時(9月25日)受孕,在隔年夏至時降生;依照路加福音(1:26),耶穌之受孕是在約翰以後六個月,故耶穌受孕應是在春分時(3月25日),而在12月25日降生。春分時,太陽開始新的歷程,而耶穌開始世界上的生命,這兩事件的巧合,古代的人認為這是上帝智慧的安排,這一天實在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日期:象徵「真的太陽」、「世界之光」進入了充滿了罪惡的黑暗世界,逐漸放射光芒、驅逐黑暗。當然,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見。基督教另一傳統的教派東正教,就是以1月6日為耶穌的降生。 

以上兩種意見的正確性雖仍不能斷定,但事實上,這新的節日—聖誕節,在第四世紀結束前,以驚人的速度普及於整個西方教會,以及許多東方教會。其理由或許是由於教會反對當時(第四世紀)的亞流異端(否認耶穌的人性,強調耶穌的神性),此時引進耶穌聖誕節正是通過禮儀來表達耶穌是上帝之子的信仰確信。尼西亞大公會議(325年)再次駁斥亞流異端,編訂「尼西亞信經」,鄭重告白基督教會的信仰,「阮信獨一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祂在一切的世代以前由父生的,由上帝出的上帝,由光出的光,由真神出的真神,是生的,不是受造的,與父同質同體。……」這種信仰告白正好在聖誕節的禮儀中表現出來。 

聖誕節慶祝的主要內容,是在紀念上帝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恩典,包括紀念祂的受孕與降生。此節日原來的拉丁文名稱為「Natale」,此字原指生日的週年,但當代宮廷的用法也指君王登基榮耀的日子。因此,古代基督徒也把這層意義應用到基督的Natale,即聖誕節不僅慶祝耶穌降生在伯利恒的日子,而且也紀念祂顯現給曠野牧羊人、東方博士,以及希律王殺害嬰孩的事件。在第四世紀末葉,羅馬教會開始慶祝由東方引進的「主顯節」(Epiphania),才把東方博士來朝拜嬰孩耶穌的事情移到1月6日慶祝,聖誕節只保留了耶穌降生及牧羊人來朝的記載。

主顯節的時間推算是聖誕節後第十二日,即1月6日。有文獻記載的是從385年伯利恆及耶路撒冷教會開始慶祝。主顯節是紀念耶穌基督向世人(外邦人)顯現的節日,那日東方博士來到嬰兒耶穌的馬槽前獻上黃金、乳香、沒藥。一月六日隨後共有六個主日,強調在此期間,信徒要加倍奮發傳揚福音,促使基督的光普照世界。

主顯節的主要意義是紀念耶穌接受外邦人(東方博士)的敬拜,也紀念耶穌的受洗、成長、被上帝與聖靈充滿開始的傳道生涯,甚至相傳耶穌在迦拿第一次行神蹟也在此日。

2004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從迎佛牙到選風

從迎佛牙到選風
黃春生牧師

選舉又快到了,每當此時勘輿風水、算命之風又興起。這也難怪,我們的民風是百年不變,就拿迎佛牙、佛指來說好了。話說1183年前,唐朝第12代皇帝唐憲宗李純,派太監杜英奇去陝西鳳翔的法門寺迎接一寸多長的佛指骨舍利到京城供奉,一時之間,所有的王公大臣、文人百姓掏盡了腰包,花錢花力為要供養佛指,還怕沒有機會。在當時擔任刑部侍郎的韓愈(相當今天的司法部次長),看到這些現象覺得太荒唐,就寫了一篇「論佛骨表」呈給皇帝,認為迎佛指簡直是傷風敗俗、貽笑四方,就因為這一篇,皇帝大怒要殺韓愈,幸虧有裴度、崔群這些大臣營救,保了他的性命,但因此被貶到偏遠的潮州做刺史。

「論佛骨表」當中有一段韓愈做了對比,佛教傳入中國是在東漢明帝,公元60年左右,東漢之前完全沒有佛教的觀念,可是當時的帝王在位的時間又久、又長壽。韓愈舉例:皇帝在位100年,活了110歲,堯帝在位98年,活了118歲,周文王、武王、穆王都在位將近100年,而且當時都天下太平、百姓安樂,這些都和佛教沒有關係。到了東漢明帝的時候佛教進入中國,從此「亂亡相繼,運祚不長」,漢明帝卻只在位18年。到了南北朝,政局更不穩,皇帝信佛更虔誠,但在位和壽命卻更短暫,其中梁武帝是最虔誠的,每天只吃一餐蔬菜水果以為敬虔,甚至他還出家做和尚,最後卻很短命的餓死在台城,死後八年,整個國家跟著完蛋了。從這樣的對比當中,韓愈認為:「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也。」所以他認為佛骨是污穢不祥的東西,建議唐憲宗李純應該把佛骨毀掉,以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禍。

韓愈如先知般的針砭,但很可惜,皇帝沒有聽韓愈的話,否則佛教也不會成為中國的國教,可能中國的歷史都會不一樣。你知道李純皇帝的結局嗎?李純在下放韓愈的第二年就被宦官陳宏志殺了,他在位只有15年,活了43歲,又是一個很短命的皇帝。我們不得不佩服韓愈,不知道他是哪裡來的智慧,哪裡來的勇氣,竟然冒著殺頭的危險敢在眾人皆醉時,識破撒但的伎倆。

我們回頭看台灣,1998年從泰國迎佛牙,按曹永杉的說法,他當時迎佛牙想法乃期待國家富足安樂。但之後,台灣有安樂嗎?隔年隨即發生921大地震。之後又從北京迎來佛指,情況亦同,經濟跌到谷底,失業、貧困、政局不穩、各樣疾病更嚴重。據報載這一趟迎佛指約需五億台幣。若是佛牙、佛指有法力,那麼泰國、中國,甚至供奉這些遺骨的國家和個人早就「削翻天」。

當時報紙廣告登載「台灣人民好運到,若有恭迎瞻禮供養的人,就會得到安樂、富有、吉祥」,這是誰刊的?佛光山,代表台灣去接洽的單位刊了好大的篇幅。另外陳履安先生也說,如果看了佛指,你就可以淨化心靈、安定人心,外加一句,要有慧根的人才看得懂。所以這幾天在台北許多人扶老攜幼去拜,他們搞不懂這是什麼,只因為有人說可以保平安、可以身體健康、可以消災祈福,所以他們寧可拜一拜,免得自己錯過了什麼。令人感慨,當今朝野中竟然無一人可比一千多年前的韓愈。

根據中國的考古學家認為這佛指可能是獸的骨頭,因為佛指和人的骨頭不符合,如果是這樣,真的太好玩了。在今天經濟、人性、道德都不斷沈淪的時候,許多人寄望追求的竟然是花更多冤枉錢去供養、跪拜可能是動物的骨頭?想想韓愈所說的證據和對照,難道我們從歷史中不能學會教訓嗎?如果北京佛指舍利真有法力,中國人民也不用偷渡,作黑心食品,四川農民也不用揭竿抗暴。想想,若供奉佛牙、佛指有用,那我們都不用努力,同樣,若改名字、改運就可以消災解厄得好運的話,那算命的也不用苦哈哈地守著算命館或在夜市擺攤,早就去享福了。若算命的鐵口直斷,2000年的總統就不是陳水扁。第一次被算命的騙自認是憨厚,第二次被騙是無知,第三次被騙是愚蠢。難道,聽信算命之言的政客,還愚蠢得不夠嗎?只會沈浸在算命的妖言中,而沒有為民的政見和國策的遠見,這絕對不是台灣之福。

從迎佛牙到聽信風水算命之言的選風,台灣人民真的要覺醒。有多少政治人物可和韓愈提出「論佛骨表」,撻伐迷信之風。有多少人可以像曹永杉兄弟一樣呢?離棄佛牙、佛指,脫離撒但偶像的崇拜,而回到真神上帝的身邊。總之,基督徒有責任和人分享福音的好處,也有責任分享上帝的真理給世人,使人因認識上帝而離棄黑暗之學。

※從迎佛牙到信耶穌的曹永杉
教會邀請曹永杉弟兄前來見證,由曹弟兄所提供的見證。

曹永杉
1983年:皈依佛光山星雲法師
1992年:擔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一屆法制長,協助星雲法師完成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章程的起草及定稿
1998年:隨星雲法師飛往泰國曼谷參與「迎佛牙」活動
2001年:於1月6日決志信耶穌
2001年:於6月24日在員林和平長老教會受洗

1998年4月8日曾參與「迎佛牙」的曹永杉一見面就表示:「信耶穌之後,我有三種感覺:第一是認祖歸宗,其次是投奔自由,第三是如魚得水。」

隨星雲法師迎佛牙

當年在「迎佛牙」的活動中,他與星雲法師、吳伯雄、丁守中、羅福助等人,一同搭乘佛光山的專機,由台北飛到泰國曼谷去迎佛牙反台。

像這樣一位篤信佛教的曹永杉,怎麼會「突然」改信基督教?這問題在員林地區的生活圈中,引起越來越多人的討論或詢問,甚至有人直接約他執壺夜談;許多人為此感到大惑不解,也有人懷疑他是否精神受到刺激,一時腦筋錯亂、糊塗了!


對於自己從一個佛教徒轉變為基督徒,曹永杉說:「多年來,作為一個佛教徒,因為受到輪迴觀念、因果報應的束縛,凡事須靠自己修持戒律、行善、捐獻佈施、積功德,完全要靠自己的行為能力來換取果報。往往一年中要參與無數的法會,此外,財佈施和法佈施更是不能少。這對一個沒有足夠時間、金錢的人來說,是很難得到的信仰依靠。」


轉換一個坐姿之後,曹永杉接著又說:「然而,自從我成為基督徒後,每天我都可以感覺上帝的同在,隨時隨地我都能向祂發出真誠的禱告,可以將每件事拿來與祂商量、求助、求引導,我覺得基督信仰與我的生活是完全連結在一起,不會有時空的限制,使我有一種自由自在、得到真實信靠的感覺。」



護持興建西來寺

當年曹永杉在學佛的過程中,剛好是他個人事業及婚姻的起點。從結婚到創業,從白手起家到經營台灣、大陸、美國各種不同的投資事業,二十五年來,其中從賺錢到兩地投資,再碰到經濟不景氣,然後事業轉型,從建設營造到土地開發,在這一連串的業成長及演變過程中,他一直是以釋迦牟尼佛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因此對佛教的護持也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


1987年起,他更熱心協助籌辦國際佛光會,當時佛光山在美國洛杉磯籌建西來寺時,特別將寺院外圍的一大片土地,規劃為一幢幢的住宅,分別向佛光會的會員發起認購,為了響應這個計劃,曹永杉也認購了其中一戶,後來就做為女兒赴美讀書的住所。


但是,怎麼也沒有想到,一樁兒女的婚事,卻讓他們一家完全改變了。


他們的女兒佑如,高三那年,趁著學校的聖誕假期回國省親,在一次曹永杉與友人楊醫師的高爾夫球的球聚機會中,對方在閒談中建議讓兩家兒女交往。當時,楊醫師在澳洲讀大學的兒女浩平也正好反台,沒想到佑如和浩平見面之後,二人情投意合,相談甚歡。後來他們更相約,利用每天早上七點做為他們的越洋熱線時刻。


不久,佑如在美高中畢業,又申請到進入西澳大學深造的機會,於是雙方父母決定讓佑如和浩平先行訂婚,好方便寄住在楊醫師的家裡。篤信佛教的曹太太馮鳳嬌早先對女兒找對象有一個要求:「他起碼要把佛教的“金剛經”讀過一遍。」可是,就在他們兩人一見鐘情、兩情相悅下,這個起碼的條件竟被忘得乾乾淨淨。就這樣,虔信基督的浩平與具有濃厚佛教背景的佑如,就在雙方父母的贊同下,於1995年的聖誕節完成婚禮。


女兒受洗信耶穌

有一天,佑如從澳洲打電話回家說:「媽媽,我要受洗、信耶穌。」女兒會是出這個請求,其實馮鳳嬌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女婿他們一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只是馮鳳嬌在電甘裡還是跟女兒約法三章:「媽媽是很民主的,今天我尊重妳的意願,因為妳們夫妻是一體的,為了妳們家庭的和諧,我讓妳信耶穌,但是,以後如果妳的兒女要信佛,妳千萬不能阻擋他們。」佑如終於獲得父母的諒解,受洗成為基督徒。


自從佑如受洗信耶穌以後,每逢打電話回家,總會順便向父母傳福音,無非是希望父母也能早日信奉基督。曹永杉補充說:「我當時總是推說我們各信各的。」


但是佑如就是不死心,三天兩頭地打電話回家,除了報平安外,還是要向父母傳福音,多年來雖然遭到他們的拒絕,可是她始終不曾放棄。直到有一天,當佑如照常打電話回家時,馮鳳嬌不耐煩地說:「妳所講的這些『福音』我都聽不懂,妳應該知道,媽媽信佛已經二十多年,也曾經在佛光山受過菩薩戒,現在左手的三點戒疤都還在,我每餐都固定吃素,妳要我改變信仰,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如果妳打電話回來,還是要跟我傳福音,那以後我就不接妳的電話了。」


佑如母親的最後通牒後,內心既掙扎、又難過。她知道打電話行不通,所以後來就索性改以傳真的方式來進行,而且寫的比講的更多。此外,她還會利用一些節日寄送卡片,像是母親卡、生日卡、聖誕卡等,她幾乎用盡每一種方法來向父母傳福音。


「我女兒從小就到國外唸書,所以中文能力不怎麼好,可是她每次傳真過來差不多都是十幾張信紙,有些不會寫的字,她就用注意符號來代替。所寫過來一些聖經上的話,雖然我看不太懂,但我可以感受到她內心的迫切、以及女兒愛我們的心,所以我都把這些信收起來。」馮鳳嬌說。佑如對他們夫婦倆不死心的「文攻語勸」,五年多來從不間斷。


一番話引入深思

直到2000年11月初,佑如在一次電話中感傷地對曹永杉說:「爸爸!雖然我們在血緣裡是一家人,但因為我們彼此的宗教信仰不同,在靈性的生命中,一直無法成為真正的一家人,將來也無法在天堂裡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曹永杉聽了女兒的一番話,內心不免一陣心酸,遂陷入深沈的思維中。


在曹永杉心中認為,他的生命及事業及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有著一雙看不見的恩手在引導著他。他稱自己生命的前二十五年是無神論者,而接著這二十五年是藉著佛陀的指導,如今年紀已過半百,難道又要更換一雙恩手的引導?曹永杉開始認真地思考前面生命的方向。


這些歲月以來,雖然生活在不虞匱乏及掌聲中,但在曹永杉內心的感覺上並不踏實,並沒有享受到真正的喜樂和滿足。


自從女兒結婚後,為了尊重女婿他們的信仰,這五年來曹永杉每次去澳洲看女兒、女婿、孫子,也曾與他們一起去教會做禮拜,對基督教的教義算是略知一二。


「我對聖經的一段話:『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章26節)印象特別深刻。」曹永杉啜了口茶後繼續說:「我就只有佑如這麼一個獨生女,現在她已皈信基督,目前一家六口過著平安、無憂的生活。如果我們年老有機會與他們同住,那麼,應該是我們倆老改變信仰,來配合他們的生活才較合理。」


一前一後信基督

說到這裡,曹永杉忽然將頭略為抬起,雙眼望向馮鳳嬌說:「去年(2000年)11月14日那天,我太太已由女兒在電話中哥做決志禱告。」那時,員林和平長老教會的張文明牧師,也接受了佑如從澳洲的電邀,他帶著教會的周神彬、駱昭昭長老一同來探訪、關心曹永杉夫婦。後來他們倆如約於11月19日開始到和平教會做禮拜。而在2001年1月6日晚上,曹永杉也在電話中,跟著女兒一句句地禱告決志、皈信基督。


本來曹永杉、馮鳳嬌他們希望在去年聖誕節受洗,但張牧師表示,由於他們的狀況比較特殊,教會必須驗證他們的靈命成長、言行表現、教會生活情形等,是否合乎基督徒的體統。所以,經過教會半年多的嚴格考核後,他們才於2001年6月24日,在員林和平長老教會,由張文明牧師施洗。


曹永杉自從由佛教改信基督後,有很多朋友很好奇地問說:「怎麼會改變得這麼快?生活上有什麼不適應嗎?」曹永杉面對朋友的疑問總是不厭其煩地說明:「生活中自然會有所不同。以前我每天早晨都要到佛堂禮佛,晚上則由太太代理。從前常來我家的是佛教的法師、縣長、社會顯達、企業家,現在來家裡的多半是牧師、教會的朋友、長老執事,一起唱福音詩歌、喝茶、分享生命見證。如今我內心感覺非常喜樂、平安,對未來也充滿信心、希望。」


馮鳳嬌跟著也提到:「目前台灣正處於經濟及政治的混亂期,可是對我們而言,不論是公司或是個人,這期間卻成交了很多筆房子或土地的買賣。上帝總是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讓我們經歷祂的大能。因此,雖然現在台灣不景氣,但我們的事業和婚姻生活,反而過得比以前更滿意、喜樂。」


上帝給的見面禮

說到這裡,她換了一個坐姿後,接著又說:「那天女兒帶我做完決志禱告之後,特別叮嚀我,記得凡事都要向上帝禱告。於是我想起在員林有一間二十多年的舊房子,曾委記仲介公司出售,兩年來一直沒有賣出去,但在我向上帝禱告後第三天,竟然就由我自己出售了,不但節省了一筆仲介費,又得到比仲介公司估價較高的價錢。這是上帝給我們的見面禮,更增加我們的信心,在房地產不景氣的今天,能在這麼短期間成交,真是上帝莫大的恩典。」


另外,更一件奇妙的,九年前,曹永杉的公司在社頭鄉清水岩那個地段,蓋了二十四棟別墅型的房子,興建當時就賣了十二棟,但是剩下的十二棟卻一直無法賣出,而且買房子的都不是本地人。後來,附近的居民跟他們說:「你們好傻!膽子也真大,竟然在這地方蓋房子,這裡過去是八七水災的屍體匯流地,住在這塊土地的房子裡,一定不平安。」


他們聽了之後不免心中一涼,於是在當時採納村民的意見,決定舉辦一場法會來超渡亡魂,結果生意還是一點不見好轉。後來又有人建議他們立一個牌位,寫上社頭這個地基主的名號,再請法師來作法。凡是想到該做的全都做了,那剩下的十二房子仍然濡人買。經歷過賣員林舊房子的事,馮鳳嬌決定要為社頭的十二房子禱告,祈求上帝的援助。沒想到奇妙的就這樣發生了,那十二戶別墅,竟然在很短短的兩、三個月內全數賣光,這件若發生在經濟景氣時並不稀奇,可是,在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百業蕭條、房地產全面衰退的時,卻是非同小可的大神蹟。


「這個經歷對我們來說,真是活生生的見證,在人千方百計的努力下,一點都不見效,但在我們禱告之後,上帝卻輕易地成就了。」馮鳳嬌心存敬畏地說。


拆佛堂裝滿一卡車

這次經歷的震撼,讓曹永杉夫婦決定將頂樓佛堂內的佛像全部拆除,拆下來的東西竟裝滿了一卡車,鄰居還以為他們要搬家呢!


曹永杉補充說:「原先我們只是想,將佛像及設備拆除後,送給別人繼續供奉。但當我們全部打包後,隔天到教會參加完主日禮拜,我太太然發生嚴重的暈眩,我也得了嚴重的感冒,在教會經眾人禱告後才漸漸舒緩,經張牧師詢問,建議我們舉辦聖別禮拜,我們才得到真正的平安。」


過去曹永杉信佛時,並不常向親友傳佛理,因為恐怕他們接受後,還要常常到寺院參加消災祈福法會,又要發心做功德,恐怕他們成為負擔。但在信耶穌之後,他了解到:「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聖經以弗所書2章8-9節)有鑑於「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使他越發覺得必須將基督的福音傳給那些還不認識耶穌

的人。

因此,他利用每個月第一、三週的禮拜四晚上,在住家的四樓舉行「福音小組」聚會,邀請親朋好友,還有周遭尚未認識這信仰的人前來參加,目前每次大約都有二、三十人出席。曹永杉有著一個心願:「希望藉著這座福音橋的搭建,讓許多人能早日進上帝的國度,享受祂豐盛的愛和恩典。」


本文完稿於2001年12月 盧邦賢執筆

2004年11月5日 星期五

大湖口設立耶穌聖教

大湖口設立耶穌聖教 

一八七八年秋天,張仁壽在竹塹城街頭被突來的鑼聲吸引,當他發現鑼聲來自一名洋人時,便好奇地駐足觀看。令他驚訝的是,洋人開口說話時,他聽到的竟然是他剛剛開始學習的竹塹城通行語言「福佬話」。他也萬萬沒想到,這一次街頭駐足,改變了他的一生。 

  這個洋人正是已經來臺八個寒暑的加拿大籍基督長老教會牧師馬偕博士,他採取一邊傳道,一邊替人拔牙的醫療傳道模式,透過旅行佈道,跋山涉水,足跡遍及苗栗以北,東達花蓮以及台東。這一年秋天他在竹塹城傳教十一天,同時為四百三十一人拔牙,而張仁壽正是其中之一。 

張仁壽為湖口張六和族人,在家鄉習得中醫基本學養之後,為求名師指點,並圖發展,便離開大湖口至竹塹城,一方面行醫,一方面遊學。就在他來到這個陌生城市探索自己新的人生時,馬偕風塵僕僕出現此地。張仁壽聽過好幾天的街頭傳道,並且親眼目睹西方拔牙醫術後,向來心胸開闊的他,於是毅然決然地走向馬偕博士面前,成為竹塹城的第一個基督信徒。就在這一年,竹塹城教堂落成;而馬偕送給張仁壽一套拔牙裝備,展開了他學習西醫之旅程。 

在往後的日子裡,張仁壽逐漸得知馬偕博士的故事。一八七一年十月,馬偕離開故鄉,經由舊金山乘船扺達台灣南部打狗(高雄)港。登陸後,認識了英國長老教會派駐台灣的宣教士李庥牧師(Hugh Ritchie),當時這位英國長老會宣教士李牧師建議馬偕應北上宣教,因為當時台灣北部艋舺、大稻程、淡水等大都市,人口稠密,卻一直缺少宣教師,也沒有教會,因此馬偕牧師便和李牧師二人合作,一人負責南台灣,一人負責北台灣宣教工作。決定以北臺灣為宣教地區後,馬偕經歷了無數被暴民、流氓恐嚇;被丟石頭、砸糞、扔雞蛋;教堂被拆,甚至在刀口下逃生的險境。然而馬偕告訴上帝:「願主你今天幫助我,我再一次與你立誓,就是痛苦至死,我一生也要在此地~我所選擇的地方,被你差用,願上帝幫助我。」就這樣經過十一個月努力傳教的結果,馬偕在淡水成立了北台灣的第一所教會。 

馬偕的宗教精神深深打動張仁壽,在上帝的指引下,張仁壽和馬偕合作,回到自己的故鄉大湖口,建立教堂,傳佈福音。一八九三年(光緒十九年)馬偕先暫時在張仁壽家作禮拜,同年年底馬偕向大湖口鄒阿石購買土地,建築教堂。教堂係華式建築,坐北向南,前進瓦屋,後進茅屋。當時除了張仁壽外,尚有另一華籍傳道士許圳清,並且吸收了教民二十餘人。教堂除了傳教之外,還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

張仁壽一家後來都成為基督子民,知名的民初台灣書畫名家張采香以及在二二八事件中不幸受難的制憲國代張七郎,即為張仁壽的愛子;而湖口的長老教會也一直運作至今。儘管此刻我們對張仁壽一生行誼僅得一鱗半爪,然而仔細端詳馬偕為張仁壽拍攝的相片,從那西式翹鬍末梢,我們隱約瞧見東西方文化在這小街上,曾經激盪起的浪花。 

2004年11月1日 星期一

選舉長執需要大家來關心

選舉長執需要大家來關心

教會將於11月7日召開會員和會,改選長老和執事。長老和執事是教會的核心同工,有好的委身同工,才能推動教會的宣教事工。

小會也決定將受提名者作書面介紹,內容包括今年度主日出席次數,曾參與服事項目,曾參加過小會認可之訓練,及個人專長等。加入主日出席次數,無非是要提醒大家「委身」的最基本態度就是參加禮拜來敬拜上帝,因為一個人口口聲聲說愛上帝,那就從委身敬拜上帝開始吧。若是,一個不經常出席禮拜的信徒,說他多麼的有能力,也很難在服事上奉獻自己。

當然也有人會認為一個人的委身也會表現在十一奉獻或其他奉獻上,因為耶穌說:「你的錢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對所歸屬的教會奉獻是種認同感,這也很重要,但是小會為了要避免信徒以金錢來衡量人,因此不作此統計。

此外,介紹被提名人「曾參與教會的服事項目」,可以讓我們知道一個人委身服事的經驗。同時,我們也必須知道上帝用一個人,必先給予適當的操練。介紹被提名人「曾參加過小會認可之訓練」,這有助於同工的訓練和教會需求切合。介紹被提名人「個人專長」,是我們瞭解一個人恩賜最基本的所在,才能幫助我們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作在對的事上。

若你的心目中沒有符合上述的人選,或是沒有更理想的人選,沒有令你感動的人選,沒關係,「寧缺勿濫」或許是更好的選擇,相信上帝此刻不預備,時間滿足了上帝必親自預備祂的僕人。

在教會的組織裡,小會由牧師和長老組成,依據總會法規規定,小會的職責是:傳道,執行禮拜和聖禮典,維護教會風紀和信徒的信德,管理教會財政,管理會員籍,辦理選舉及任免長執等,也是教會對外行文的代表。依據法規第九章第95條規定:長老、執事的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在選舉規則第二章第12條規定:長老候選資格需曾任執事二任以上者。

有長老制度的產生,應可追溯到摩西時代,他選立長老70人來協助他處理百姓的事務(民11:16~17),而在耶穌時代每個會堂都設有長老來維持信徒的信仰生活與風紀。在初代教會時,將長老分成「教訓的長老」和「治理的長老」(提前5:17)。教訓的長老就是「牧師」,治理的長老就是現今教會所稱的「長老」,而「治理」不是管轄,是服務(可10:12~45)。

長執會則是由傳教師、長老、執事組成。依據總會行政法規定:長執會的任務在於辦理庶務、慈善、社會服務等事工。依據選舉規則第二章第12條規定:執事的資格必須陪餐滿二年者才具備候選資格。

執事的職責偏重在教會的庶務工作和對外的慈善工作。因此,身為執事應該清楚教會的需要,如教會內的器材設備、環境清潔、禮拜用品等,甚至人力的調配,教會的維修等。此外執事也需知道教區或社區裡面有哪些亟需幫助的人,以便辦理對外的慈善工作。此外,從現代譯本裡特別將執事翻譯成「教會領袖的助手」(提前3:8)也反映出執事的定位。

使徒保羅一再提醒我們,身為長老、執事,應該知道在信仰生活上有好的見證,這樣才能成為信徒的「領袖」(提前3:1~13)。教會與社會中的社團、公司不同,教會是一群受耶穌基督呼召的人所組成,是傳揚上帝國和基督的救贖之信仰團體,講的是奉獻自己,以及「對上帝有信、對厝邊有愛、對鄉土有情」。因此,在教會裡談不上有何利益可謀,也扯不上有何地位可圖。

我們每位兄姊必須認識到,選舉長執不能以世俗的眼光為標準。我發現許多信徒不是看信仰來選,而是看社會地位來選。因此我們有必要再次思考保羅對教會領袖的要求,以深切的祈禱來面對長執的選舉,並讓聖靈感動我們所作的決定。

2004年9月2日 星期四

上帝的安慰

上帝的安慰
黃春生牧師

八月廿五日禮拜三早上八時左右接到高雄建工教會牧師來電,告知該教會有一名嫁到三重的青年王瓊桾的先生江孟旻涉水觸電身亡,家屬整夜都在醫院傷心度過。

這一通電話是多麼晴天霹靂,讓我頓時心裡沈痛起來,我腦海中想要擠出一兩句安慰人的話,好使我能夠在醫院向他們說。但是絞盡腦汁總無安慰的良言,我要如何安慰瓊桾和他的親人呢?我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此時我倍感無力,因為我深知人的安慰總是有限,總是短暫,特別是此刻。我一邊涉水繞路到醫院,另一邊我向上帝祈禱說:「上帝啊!這已經超過人所能承擔的痛苦和悲傷,更不是我所能安慰的。上帝啊!請祢親自來安慰吧,請祢親自向他們顯示祢的安慰吧……。」

到醫院我仍不知道如何說安慰的話,僅能協助處理遺體送往殯儀館的聯繫工作,並吩咐他們回家休息吧!一天過後,我還不知要說甚麼安慰的話,我僅能繼續向上帝祈禱,祈求上帝親自顯示祂的安慰。

隔天高雄建工教會謝牧師來到台北,大家為這個家庭代禱,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做甚麼,只有以祈禱來仰望上帝。大夥回家之後,晚上孟旻的妹妹怡臻說有一個聲音告訴她說:「告訴瓊桾,告訴瓊桾」。因為眾人祈禱時,她看到兩個小天使扶持哥哥孟旻的雙手,且孟旻全身是發光潔白的,還帶著慣有的微笑。於是,她將所見的異象告訴嫂嫂瓊桾和父親,他們眾人心中屆時得到安慰不少。

禮拜六黃錦雲長老帶他們到平安園勘查墓園,一路上瓊桾心裡極為傷心甚至恐懼,因此沿途在心中祈禱。此時,怡臻又聽到有聲音告訴她:「告訴瓊桾,告訴瓊桾」於是她又將所見的告訴嫂嫂,和一旁的父親。這次她看到哥哥在窗外向她微笑,且全身及輪廓仍發出潔白的亮光,如燈光一般但不會刺眼。瓊桾原本心中懼怕和憂傷頓時因此異象又得到安慰,她的父親聽到之後,就伸手觸碰她的額頭並問:「妳有沒有發燒…」。怡臻認真的回答父親說:「我們有發燒,我真的是看到哥哥…」。

禮拜天下午三時,教會兄姐約有四十多人到他們家中舉行追思禮拜,禮拜中牧師講道時,怡臻又看到她的哥哥充滿榮光的形體躲在牧師後面,在向她微笑並做出勝利的手勢。之後,她又將所看到的異象告訴嫂嫂、爸爸和親人,眾人又受安慰不少。

之後,八月卅一日晚牧師、婦女團契和許多兄姐又到家裡做追思禮拜。聽到孟旻的父親作見證說,確實人的安慰是有限,是暫時,但上帝的安慰卻是帶來應許,帶來真實永遠的安慰。

牧師將所聽所見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也領受到上帝來的安慰。因為,上帝又真又活的顯現祂的安慰,更要讓信靠祂的人信心得到堅固。

2004年8月27日 星期五

大水過後

大水過後
黃春生牧師

八月廿四日清晨中央氣象局發佈艾利颱風路上警報後,牧師立刻打電話請清松執事聯絡住在教會附近的執事和兄弟,於下午二時前來教會協助將貴重物品往高處搬移。台北縣政府自二年前納莉颱風之後已經增設抽水機,且都已經測試沒有問題,加上這回雨量預報比不上納莉颱風,因此,心想我們僅將物品移至比膝蓋高的地方即可。千算萬算也無法預知台北市捷運局包商的偷工減料,使得箱涵封水牆被沖毀釀災(參自由時報2004年8月27日二版)。

八月廿五日清晨三時風雨漸大,深夜中從里長那裡傳來數次的廣播,請里民將車輛移往高處。之後接到陳謝好姊妹打電話來告知水已經快淹進來了,水已經從水溝蓋冒出,很快地到三點四十分已經淹到膝蓋處。教會一樓也到了小腿處,於是急忙地將車子移出。在風雨中我一邊開,一邊祈禱,希望颱風傷害能夠最小。

在路上我繞了一下,一方面希望找到地勢高的地方停車,另一方面也看教會附近四周道路的情況。當時,整個中寮街到中正南路已經進水嚴重,很多機車泡在水裡面,中正南路和重新路三段口因為漏電,聽到路人說之前已經導致二人涉水回家被電送醫,而整個路口管制無法通行,心中頓時也為傷者代禱起來。

再繞到縣立醫院的門口水也淹到腳踝處,立體停車場已經並排停滿車子,三寧街一帶也開始淹起水來,繞來繞去都找不到停車的地方。就在此時,心想縣立醫院是救人的地方地勢應該很高,原本想停入醫院內但車位已滿,這時心中忽然有個感動,於是將車開到醫院後方,果然一點積水都沒有,更令我感恩的是有一個停車格為我預備著。停好車,回到教會去巡視,中寮街已經淹到膝蓋,教會門口也已經淹到大腿。回家吧!一切等到大水過後再說吧。

八月廿五日禮拜三早上八時左右接到高雄建工教會牧師來電,告知該教會有一名嫁到三重的青年王瓊桾的先生江孟旻涉水觸電身亡,家屬整夜都在醫院傷心度過。放下電話隨即通知黃錦雲長老一同趕到縣立醫院,雖然黃長老正接受癌症化療中,但她的體力和愛心總是令人感謝上帝。經過一番涉水繞路,終於抵達縣立醫院探望這家悲傷欲絕的家庭。孟旻是位藥師剛在我們仁化街新開一間藥局,但一個廿九歲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走了。

大水過後總會放晴,打了幾通電話探問住在一樓容易淹水的會友,得知大家都平安,心中放心不少。會友中除了教會對面的陳謝好姊妹家淹水嚴重之外,要算是吳介元兄(吳千住牧師的父親)在堤防邊泉州街的家店面淹水及腰最為嚴重。

當天晚上大水已經全消退,原本打算隔天將抽水馬達換新並移至二樓之後再來清洗,但一群青年自動到教會打掃,在黃錦雲長老和洪美女姐的指揮之下很快地將堆積的污泥清除,之後教會附近的長執和社青輪班也加入清除行列,直到晚上十一點多才各自返家。

八月廿六日早上有些婦女和松年也主動加入清潔行列,來到教會整理和擦拭,也有青年來到教會協助清運垃圾,下午詹烜炎執事來到教會及附近進行消毒工作,很快地一切都就緒了。聽聞仁義教會青年到吳介元兄的店,協助清除淤積十幾公分的污泥,心中大感安慰。只是整條重新路、正義南路和中央南路環河南路一帶泥濘不堪,個個路口的泡水家具和垃圾堆積如山,南三重彷彿歷經浩劫之後。

之前納莉颱風雨量更為驚人,因為抽水機故障導致教會等低窪處淹水,但也不像這次的嚴重,聽老一輩的居民說這是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若是抽水機故障,所淹的水應該較為清澈,這次因為人為疏失才造成大量污泥從淡水河和捷運工地湧入。

台北縣、市的捷運工程都是由台北市捷運局施作,其直屬監督機關就是台北市政府,因此,捷運工地的防颱措施自當由台北市捷運局負責,並由台北市政府監督。這次艾利颱風來襲,台北市境內所有堤防缺口,都以高標準來防護,例如基隆河流域的內溝溪中游提防缺口,臨時提防就速建十一點五六公尺,淡水河流域台北市境內的堤防也在十點四七公尺到十一點三七公尺之間,也就是說,相隔一座台北橋的三重市,提防也必須在十公尺以上才對,然而,台北捷運局在三重境內的捷運工程破堤處的臨時提防卻只做了八公尺,顯見台北市政府對於台北縣境內的捷運工地之防護措施根本是漠視。台北市長馬英九先生一開始就否認是捷運問題引起水患,直到土木技師公會會勘,確認包商承包箱涵工程未依圖施工而導致箱涵破裂,使得淡水河污泥沿著箱涵管道灌入三重地區,之後馬市長才說抱歉。若是比照台北市納莉颱風淹水三十公分賠償十萬元,每十公分增加十萬元的辦法,來認定此次三重的水災補償,有可能就需賠償二十億元。

希望政治人物和大家都能夠記取教訓,因為許多人為此付出慘痛代價,甚至付出生命。大水過後總會放晴,願上帝安慰王瓊桾姊妹,也幫助他們早日走出生命的陰霾。

2004年8月13日 星期五

台灣起動,先棄起乩-更新版

台灣起動,先棄起乩
黃春生牧師

最近政論節目以「台灣起動(起乩)」為題,這讓我想了一想,若是真要讓台灣起動,那就先離棄「起乩」吧!

台 灣「起乩」的亂象,首推「有甚麼就拜甚麼」。台灣民間宗教的紛雜與多元,幾乎無所不拜,被膜拜的對象由傳統的天神地祇、祖先、英雄、厲鬼,到動物(阿貓、 阿狗、豬八戒、牛、狗、蛇、龜)、植物(榕樹、檳榔、甘蔗、龍眼),以及死物(牛角、人骨、八卦)。甚至有一回搭計程車,司機在車前擺上卡通「哆啦A夢」 前面還插者燒盡的香柱,真是將有甚麼就拜甚麼的文化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台灣每年花在進香活動的金錢,多的令人難以想像,甚至全台觀光景點第一名是寺廟。而整個迷信現象最奇特的地方是,一旦迷信則愈高階層的人愈「信邪」。

台 灣的寺廟到底有多普遍?內政部的調查,台灣寺廟主祀神佛像的種類,以土地公為數最多,也與民眾關係最為密切。香火鼎盛的媽祖(台灣版天后娘娘)排名第三, 稍遜於觀音菩薩,接著才是佛教的教主佛祖。佛教傳入中國時,均以「收納」之法將中國本地所崇拜的神祇立為「菩薩」,換言之,中國文化裡所拜的都被收納為菩 薩,很快地源自印度的佛教被中國社會接納,甚至在宋朝一度成為主流。

但在台灣,似乎不是那麼明顯地被吸納。在歷年全台寺廟主神調查中,土地公、媽祖、觀音、佛祖,及玄天大帝始終排名在前五名,福德正神廟(土地公)雖有減少趨勢,但仍佔最多數。

按宗教分類,台灣民間信仰是以多神主義(Polytheism)中的精靈崇拜(Animism)為主流,認為偉人善士,甚至是小說中的角色在都可成為神明,如關帝、清水祖師、三山國王,甚至黃帝、堯、舜、禹、包公等,都是由人升格為菩薩之神佛。據統計,在台灣以關公為主神的寺廟有347座,排名第六。當然,也有人建廟拜威權統治者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

在 台灣還有一特殊現象,社會地位及學術素養愈高者,一旦迷信就愈無知。就從選舉來說,每逢選舉全台灣上下就給捲進算命占卜和擇日選號的談論中。只要算命仙說 什麼是黃道吉日,各黨派人士無不蜂擁而上,擠在一起登記。政治迷信是不分黨派的,也因此有人說國民黨、親民黨或民進黨唯一的共識就是求神問卜!

一九九三年台灣縣市長選舉,當時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向算命仙請教,大師指民進黨在選舉中可拿十三席以上的半數,但大師算錯,民進黨僅得六席,反比上一屆少了一席,許信良不得不履行承諾下台。國民黨當然也是要算命的,他們找另一位大師,大師認為國民黨「情勢大好」,而且可拿下半數以上的席次;民進黨既失敗,國民黨自然得半數以上的席位!此大師立刻倍受讚揚。但好景不常,二OOO年總統大選,大師測得天機說連戰必定當選,結果卻遠落後宋楚瑜,成為第三名。不被算命仙看好的陳水扁卻當選。不知顯恥的算命仙還出來解釋說,不是他算得不準,而是連戰先生運勢不好…。一九九三年全台缺水乾旱,基隆市長林水木還身披孝子麻衣,下跪求雨。二OOO年五月北部發生旱災台北市進入限水第2階段之第3步驟,馬英九到松山慈祐宮祈求媽祖與水仙尊王(屈原)能趕快快讓老天降下甘霖。

遠在三十年代末期,中國飽受日本侵害之苦,當時有知識份子許地山在香港寫《扶乩迷信底研究》,請胡適寫序,他說:我總相信著,日本鬼子不能亡中國,亡中國的是這種烏煙瘴氣的「氣數」、「運氣思想」和「僥倖心」。想不到這一番話在今日仍適切!今日無論是中國或是受中國影響甚深的台灣,要想「起動」,我想就必須破除扶乩和一切類似「起乩」的各種「精靈崇拜」,藉此重建心靈,才有可能使台灣起動。

※本人2004813日文章「台灣起動,先棄起乩」,文中曾以當時網路及報載論及「楊崇森博士」之相關情事為例。因本人疏於關注日後該情事的發展,乃是立委韓國瑜對楊崇森博士之抹黑,因而導致楊崇森博士憤而辭去台灣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局長一職。因本人未查該情事後續的發展及真相,文章未能及時更正,而使楊崇森博士名譽受損,在此特予以更正並致歉。同時,也敬請轉貼本文章的網友刪除相關連結。2011/9/7

2004年8月5日 星期四

新加坡佈道有感

新加坡佈道有感
黃春生牧師

本次受邀隨潘茂涼長老、大安教會弦外之音(福音隊)和莊惠年姊妹,前往新加坡巡迴佈道。行前牧師娘和弦外之音詩班已經進行四個月的密集訓練,雖然潘指揮帶這個詩班已有廿一年之久,但為了每次完美的呈獻給上帝,為上帝所用,我看到許多人在這當中無私的努力和奉獻。雖然我們有一顆願意奉獻的心,但若不受操練一切將成為空談,「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也因此主耶穌才對我們說除了要盡心之外,還要盡性、盡意愛上帝,也要盡力去行出來。

此次弦外之音也攜帶整套的音響器材,加上新加坡生命弦詩班每場幾乎全員到齊在旁協助,使我們很快地進入情況。他們熱心的接待、代禱、預備使我們倍加感謝上帝,晚上的服事幾乎僅吃簡單餐點,但他們唯恐招待不週甚至每晚都安排宵夜。這讓我想到主耶穌所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約13:20)

由於我未曾到過新加坡,不知道那裡的風俗、國情,因此僅能通過每次佈道所訂的主題預備講道信息。雖然我逐字寫下所要講的信息,但一到當地我便趁著詩班採排時,和當地牧長聊天,盼望從他們的口中多認識到鄰近社區的情況,當然也包括認識前來參加佈道的對象。又加上有時必須翻譯成廣東話或華語,因此信息內容必須濃縮簡短,但感謝聖靈的帶領,雖然不看原稿講道,卻也時常令我說出神來一筆的話語。

此次巡迴佈道的地點都是在教會內,有極為靈恩的教會,有歡樂慶典式的教會,有為新加坡真理文字中心募款的晚會,也有比台灣長老會更為傳統的新加坡長老會,和在國家一級古蹟傳統哥德式教堂-聖公會聖安得烈座堂(St Andrew's Cathedral)的服事。說也奇怪,在我們印象中幾乎傳統教會都漸漸式微,但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基督徒仍是在傳統四宗(聖公會、長老會、衛理公會、信義會)的教會中聚會。

令我最難忘的是,每一場講道和佈道,新加坡的教會均習慣有呼召,這和台灣是極大的不同。雖然牧師在講道之後的祈禱中也曾呼召,但僅止於邀請兄姐在座位上舉手決志並代禱,卻不曾邀請人到講台前為其決志、病痛和需要代禱。但感謝上帝,牧師在我們教會第二場禮拜中,大都會呼召和代禱,因此在新加坡的佈道中並不會覺得不適應。

確實,基督徒每次聽到上帝的信息都必須從新決志,願意遵行上帝的話語。但我不知道,每個主日講道後有呼召這對我們來說是否能夠適應,是否會麻痺而成為一種公式?各位兄姐,你認為呢?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聖約播道會的服事,這個教會成立二年多,牧師原本僅會講英語,但他為了向講福建語(台語)的社區居民傳福音,他用英語拼音學福建語。教會樂團帶領會前領唱時,令人詫異的是他們將「愛拼才會贏」等許多通俗卡拉OK名曲改歌詞來唱,藉此來吸引講福建話的居民。甚至計畫在今年中秋節在教會旁的空地搭起「歌台」,高唱改編為福音歌詞的通俗歌曲。當晚的佈道來了近五百人,將近一半是第一次踏進教會。他們的跟進、陪談是以二、三人一組來進行,牧師平常要求他們上課訓練,他們非常的服從和受教,更展現出陪談的成果。

「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雖然九天的行程很快就過,但我知道還有很多的工等著我們去做,也願我們以常常竭力多做主工互相勉勵。


後記:感謝新加坡聖公會聖安德烈座堂(St Andrew's Cathedral)法正牧師王明金牧師的邀請,主日(2004/7/25)在座堂講道。
由於古蹟四周都禁建,只有靠近地鐵市政廳站(City Hall Station)出口可以興建共構空間,因此,2005往下蓋了教會的副堂(新聖殿)。當時主日禮拜在主堂有7場,後來增加副堂禮拜8場,合計15場禮拜。信徒約有5萬人。
St Andrew's Cathedral in Singapore

St Andrew's Cathedral in Singapore

上方是地鐵市政廳站的出口

從地鐵市政廳出口處看向聖安德烈座堂
地鐵出口位於教堂十字架基地的左後方

2004年7月22日 星期四

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事

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事--牧師期待你的回應
黃春生牧師

近年來,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因情緒、學業生活的挫折,選擇以吸毒的方式,加入幫派,來求得解脫,獲得認同,他們當中有因好奇,有因同儕的壓力,層出不窮的現象,這種現象另人十分擔憂。孩子出門了,不知道他去了哪裡?回到家裡只擔心他的功課有沒有做完?對於他心理想些什麼?或他的好朋友是誰?大概都不知道,也有想瞭解但不知從何關心起的困擾。

台灣在民國八十六年底,為因應這種種發生在學生間的情況,決議在學校實施「生命教育」,強調以體驗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學會認知生命的意義,察覺自己的存在價值,進而肯定自我,欣賞自己也尊重別人。立意單純,即讓孩子可以在學校及家庭生活中肯定自己,體恤他人,進而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但是光靠學校的層面是不夠的。

社會上常要求「教育機構必須負擔孩子的教育責任」,但我認為,家庭才必須擔負教育的責任。內湖弒祖母的事件及林口手刃雙親案中,很真實地反映出:家庭結構出了問題!這不是教育單獨可以承擔的,而必須由父母、家庭共同承擔。

我認為生命教育就是信仰的教育,因為基督徒就是需要以信仰的眼光來看生命的問題。而信仰的教育或生命的教育必須是有教會、家庭和學校等層面。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陳進興槍決前,孫越曾到監獄探視他,希望他能告訴世人,他如何變壞的過程和反省。同年十月六日陳進興透過聯合報發表一篇「陳進興給青少年的忠告」,內容提及幾點:
1. 好朋友決不會邀你玩通宵。
2. 好朋友決不會教你學抽煙、喝酒或打麻將之類的事。
3. 好朋友決不會叫你逃學、遊蕩之事。
4. 好朋友決不教你吸安、吸膠來麻醉自己,那是他們想害你。
5. 好朋友決不會在該讀書時,仍在校外遊玩,而要你作伴。
6. 好朋友決不會邀你飆車比快。
7. 好朋友決不會向你要錢,或找各種藉口要你去找錢。
8. 好朋友更不會要你帶棍棒去與人談判。

生命的教育要由家庭開始。家庭中的生活行為、思考模式將反映在他人際交往中。對生命的價值觀也將反映他對自己、他人、環境和與上帝的關係中。

以林口弒親案中,因要錢不得逞而逞兇。我們可以追溯的是,在他的過往日子中,他一定是需索無度的,而且每次都能獲得!父母也從來不告訴他金錢的來源與價值,一旦一日無法獲得滿足,他自然也就鑄成大錯。這也就是為何生命教育的推展是如此的重要。

二年前擔任總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前往香港,觀摩香港學校生命教育之推展。我發現生命教育可以彌補制式教育的不足。生命教育受到重視是近幾年的事,因為目前學校課程的缺失「只訓練出有知識能力的機器怪獸」,而無法教出身心健全的學生。換句話說,生命教育方案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學習多元智慧而不是只有知識,接受美德教育及倫理教育、培養服務精神的勞動課程、提升社會勝任感、促進全面均衡的健康發展、透過合作學習來達到暴力防制並且要培養出同儕的諮商能力。

我們總會生命教育教材編輯的層面將生命教育含括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上帝,藉此全面的層次來建立生命教育。而國小學生正是建立生命教育極為關鍵的年齡,因此我們的重點就是以國小學生為開始,牧師希望我們能夠對生命教育有初步認識,進一步我們需要呼召有負擔的兄姊接受訓練,期待我們能夠很快地將生命教育帶到鄰近的國小內。我相信只要我們有一顆願意受教和服事的心,上帝必定為我們開啟福音的門,讓國小孩童能夠藉著生命教育的課程認識到生命的意義,進而接觸和認識到上帝。

「生命教育」的內容具有內涵與情境,統整與系統化,長期與延續性的特徵,教會投入的作法可包括:透過與學校的合作,教會邀集信徒和家長舉辦義工訓練,讓學校在實施生命教育的教學活動時,教會和社區也從而提供適當與安全的環境,讓孩童在日常的生活中得以落實學校所習得的價值與習性。

生命教育的內涵包括了環境教育、道德教育、情緒教育、宗教教育、倫理教育等不同的範疇,舉凡生命的課題探索與人生意義的追究均是其內涵。參與的義工老師必須對這些內涵有所瞭解和體會,才能在個人的層次以身教和見證影響並鼓勵孩童在其成長過程中體驗生命是可以一直超越、向上翻新的旅途。

就家長而言,發揮家長會的功能,針對家長舉辦生命教育內涵的成長班,擬定個人家庭教育的改善計畫,及參與學校的親子活動,確實瞭解所屬學區學校的生命教育的實施內涵,進一步提供時間與專長上的協助,將可提供孩童一致性的教育內涵與學習重點,而不致於學校教一套,回家又是另一回事,也進一步使義工老師(家長)、教會與學校真正成為生命教育伙伴。這一來將成為教會未來的福音宣教走向,將信仰結合到生命教育,將生命教育落實在社區生活中。一來也使得教會可以成為社區的夥伴,因此牧師認為生命教育是「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事」。

問題是,誰有此負擔呢?縱使牧師覺得很重要,但少了你的參與,這件服事卻無法開始。但願我們每週奉獻一、二個鐘頭,來參與生命教育的教學工作,各位不要等到明天再來後悔就來不及了。

牧師經常翻出2000年在我們重新教會就任時所說的就任詞,其中我說過一段話:
我有一個期待,期待我們重新教會是一間「萬民皆祭司」的教會,無論在教會的事奉中,或是在社會裡工作,我們都是上帝的祭司及忠心的管家,參與上帝的工程。因此,我期待當我在吹笛時,你們會出聲合唱;當我打鼓時,你們會歡喜跳舞。讓我們實踐萬民皆祭司的精神一起同工,盡忠於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並唱出天國的信息,跳出天國曼妙的願景,在我們居住的台灣。

今天牧師還抱持極大的期待,希望我們一起為主的緣故,一起與人分享福音的好處。牧師非常期待你的回應!

2004年7月13日 星期二

歹年冬要儆醒

歹年冬要儆醒
黃春生牧師

台語俗諺說:「歹年冬、厚誚人」,許許多多的亂象相映而生,其中宗教亂象也是。耶穌告訴門徒在末後的日子世界更會出現亂象,其中也包括宗教的亂象,耶穌就如此說:「假基督和假先知將出現,他們要行大的神蹟奇事來迷惑人;可能的話,甚至迷惑上帝所揀選的子民。」(太24:24)何時是末後的日子,耶穌已經很清楚表示在他之後的世代將是朝向末後審判之日,也就是說我們就是處於邁向末日的世代。在這樣的世代會出現亂象是可想而知的。

幾天前六月十五日新聞報導一則宗教斂財事件。標榜「重整社會善良風俗、扶助身心靈受傷人群」的中華萬流歸宗諾亞真愛宗教協會遭會員爆料指稱,以消災除厄為名,實則進行歛財,詐騙金額逾上億,同時負責人馮梅卿還「亂點鴛鴦譜」,要求男女會員共修。

45歲的女子馮梅卿自稱「神韻-馬利亞」,意思是說她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轉世,耶穌還要聽她的話,而會員們尊稱她為「老師」,主要活動地區以台北市為主,會員人數約在300人左右。

該女曾信仰道佛及天主教,卻對基督教義完全不認識,而主張類似一貫道「五教歸一統」的「萬流歸宗」。據報載,該女還要求會員剃度假扮比丘、比丘尼去化緣,每日一半所得須捐給協會,通常協會以餐廳、咖啡廳或精油、按摩店為據點,透過諮商和聊天方式拉攏失婚、情感受創、曾被強姦或事業失敗者入會。入會後,馮梅卿即以會眾能量不足、不能消災解厄為由,提供買鍊珠、做造型、算命、解三世、改名等方法解厄,甚至速成的解厄之加持費用高達百萬元。若沒錢買,協會還會發起互助會或幫忙向銀行辦貸款。

最離譜的是,教主馮梅卿以「淨配權」名義「亂點鴛鴦譜」,不管會員有無婚姻狀態,要求男女會員共修,甚至有人被說成前生是國父孫中山及宋慶齡,兩人一定得結婚才行,否則中華民國就會滅亡。

報載爆料的會員指出,馮梅卿為了替國家祈福,從2003年8月開始在KTV唱歌,連續唱了5、6個月到大選投票前夕,「中華民國頌」、「龍的傳人」、「明天會更好」等歌曲都是必唱的指定曲,前後花了近700萬元,不但唱壞點唱機,連店家都將他們列入拒絕往來戶。

據瞭解,馮梅卿是中華萬流歸宗諾亞真愛宗教協會的精神領袖,負責向會員講授經文、傳道解惑,她自稱是聖母馬利亞,所用的經文大都是取自聖經改編,再經她更改而成。

白白的恩典

歹年冬,假基督和假先知出現來迷惑人不是今天才有。聖經中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我們雖然是罪過甚重的人,但是,上帝的愛卻遠遠超過我們的罪過。更重要的乃是這些來自上帝愛的恩典,不是用任何代價取得到,而且它是不需要代價的,因為是上帝白白的恩典,是來自上帝所賞賜的。上帝甘願賞賜這奇妙的恩典給我們,為的就是讓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在此得以跟祂和好。羅馬書說:「因為每一個人都犯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然而,上帝白白地賜恩典,藉著基督耶穌來釋放他們,使他們跟他有合宜的關係。」(羅3:23-24)

今天的台灣的宗教界有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乃是以為得救的恩典是可以用金錢來換取得到,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我常說,一個會以金錢來衡量的宗教,根本就不是宗教,乃是一個掛著宗教信仰的牌子,但卻是與真實的宗教信仰毫無關係。真實的宗教信仰講求的乃是上帝的救恩,與人的能力無關。

使徒保羅告訴我們,上帝不是在我們變成了好人的時候才來愛我們,而是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先愛我們。「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5:8)

我們一般人都喜歡先愛好人,或是愛我們所認為的標準之內的對象,但是上帝不是這樣,祂是在人根本沒有被愛的條件下,祂就愛我們人類了。因此,在基督教的信仰裡,我們從這裡學習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和認知:我們並不是比別人好,在上帝面前,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享受了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救贖之愛。因此,我們的信仰不要用來斷定別人是否有罪,或是無罪,讓我們都用謙卑認罪的心,彼此學習互相寬恕、接納,也互相學習勸勉。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知道時刻感謝上帝,因為當我們還在罪人的時候,祂已經先愛了我們。我們學習這種愛那些人家認為最不值得愛的人,這實在是很大的信仰挑戰,並不容易。卻是我們作為基督教會,和基督信徒要學習的功課啊。

只要是人,就不是神

在歹年冬裡,我們除要認識上帝無價的恩典是無條件白白地給信祂的人,另外也必須認識到一件事實:只要是人,就不是神。

「只要是人,就不是神」作一位基督徒對這項的認識是最基本的。在使徒行傳19章記載使徒保羅在路司得醫治那位生來就瘸腿的人,眾人見狀就將他們視為神明,並向他們獻祭。但是他和巴拿巴兩人很清楚的向群眾表示:「我不過是人,人性上跟你們一樣。」(徒19:26)

這句話看來簡單,卻說出基督教信仰的一項真理:只要是人,就不是神。這話聽來簡單,但是在我們的社會與文化裡面,卻是很難分清楚的。在一九七O年代台灣很流行一齣電視劇「西螺七崁」,當時的電視還是黑白的,但是家家戶戶時間一到就都坐在電視機前面等待。那時並不是每戶人家都有電視,所以有電視的家庭就很風光,往往是好幾戶人家擠在一起看電視。也有人為了方便看「西螺七崁」這齣戲,還向人借錢買電視。這就是三十年前的台灣。

「西螺七崁」這齣戲是在描述一位拳頭師傅阿善師的故事。這齣戲演完之後,感動許許多多的人,甚至有人還去墳地將阿善師的墳墓找出來,還建造一座廟,將他當成神明一樣膜拜。

同樣的事情也在二十年前左右,當時也有一齣連續劇「嘉慶君遊台灣」,也造成民間的轟動。根據歷史的考據,嘉慶君根本沒有到過台灣。但是連續劇一演,大家就好像著魔一樣。在連續劇裡,還描寫嘉慶君身旁的將軍李勇如何在竹山護駕。居然有人看完這一集之後,在竹山建造一座「李勇大將軍廟」,將虛構的故事人物當神來拜。

在不久之後,國語連續劇上演「包青天」,也造成極大的轟動,還沒演完,包公廟已經落成的。

保羅向群眾表明,只要是人,就不是神。這話聽來簡單,但是在台灣的社會與文化裡面,卻是很困難了解的,因為台灣人長期失去心靈的啟蒙。就連淡水也有人供奉蔣介石,高雄旗津有人供奉蔣經國,他們將人當成神來拜。這在基督教信仰來看,這是很大的錯誤。因為將人當成神,只會誤到人的心靈,對人一點幫助都沒有。

在歹年冬裡,將人當神的事情將一再發生,花錢解厄、販售恩典的事情也不會停歇。上帝的兒女唯有真正認識上帝的恩典,並尊主為大才能不受迷惑。願各位在歹年冬裡儆醒,「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儆醒謹守。」(帖前5:5-6)

2004年6月23日 星期三

土匪李拐信主

土匪李拐信主 

由前衛出版社出版的黃武東牧師回憶錄中,曾提到這樣的故事; 

黃武東牧師的父親是地方仕紳,是當時的知識份子。 

黃武東牧師說到他家鄉有一個人名叫李拐,是前清土匪,年輕時打家劫舍,強姦殺人,習以為常。日本人到台灣後,李拐仍然不務正業,只是不再殺人放火罷了。但是他卻是常常到黃武東牧師的父親家裡白吃白喝,因為他是出名的土匪,所以無人敢得罪他,只好任他需索。 

可是,有一天,當李拐拿了東西後,卻到櫃台去要結帳,黃牧師的父親大為驚訝,結果李拐說了這樣的話:「我過去白吃白喝,不知拿了多少,請你把這些帳全部算一算,看連同這次是多少,我要還清。」他一再強調,欠多少,就還多少。 

後來黃牧師的父親了解了實況後,更為驚訝,因為這位過去是土匪的李拐,現在已經開始耕種,不但種菜,且有果樹,並且在平時會挑水果出來街上叫賣,但禮拜六開始就不再賣了,且是到廟口、市場去傳教,他說他已經信教了(就是信耶穌基督的意思)。 

當時黃牧師的父親還告訴他說:「拜蕃仔教,大不孝啊,你千萬不能信!」可是李拐卻說:「耶穌教不是蕃仔教,更不是大不孝,耶穌教乃是敬拜一位創造天地的上帝,叫人要孝敬父母,不要行竊,要行善,切勿欠債,有債必還。因此,我才來清帳。」 

就是因為這樣才引起黃牧師的父親的好奇,而決定要跟這位曾經是土匪的拐叔去教會禮拜。也因為這樣,以後黃牧師的父親帶領家裡的人去跟拐叔參加禮拜天的禮拜。 

想想看,一位曾經是土匪的人,在變成一位基督徒後,他不但是人生的觀念都轉變得更實在的,更重要的乃是他在生活態度上變成一個完全的「新我」出現在眾人面前,就是因為這樣的「新我」,才是感化別人,尤其是黃牧師的父親全家這樣有讀書、有禮儀傳統的人跟隨他去信耶穌基督的一個主要因素。 

註:李拐一次打劫過後,夜晚途經嘉義東後寮教會聽到教會傳來陣陣聖樂,因此駐足聆聽。手下要他趕緊趕路,他卻吩咐手下先行,自己想要再聽一會聖樂。最後被教會牧師發現邀請入禮拜堂聆聽,牧師曉以基督福音,李拐大受感動皈依基督。

2004年6月11日 星期五

Footprints in the Sand

Footprints in the Sand 沙灘上的腳印
Mary Stevenson, 1936  瑪麗‧史蒂文森
瑪麗‧史蒂文森這首詩《沙灘上的腳印》傳遞著神同在的應許。她說主耶穌陪她,在她最困難的時候,主耶穌抱著她,所以沙灘上本來是兩雙腳印,就變成一雙腳印。這首詩看得到一幅很簡單的圖像,對基督徒而言,在我們很困難的時候,這首短短的詩歌,就成為一個盼望和鼓勵。

One night
有一天晚上
I dreamed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beach with the Lord.
我夢見我正倘佯在沙灘陪伴主旁
Many scenes from my life flashed across the sky.
人生許多境遇,閃現過天際
In each scene I noticed footprints in the sand.
我注意每個處境,都有沙灘上的腳印
Sometimes there were two sets of footprints,
有時候是兩雙腳印
other times there was one only.
有時候是一雙腳印
This bothered me
這讓我感覺討厭
because I noticed that during the low periods of my life, when I was suffering from anguish, sorrow or defeat,
因我發現,在我人生的低潮、挫敗、憂傷與煩惱時
I could see only one set of footprints,
我只見一雙腳印
so I said to the Lord,
所以我就對主說
you promised me Lord,
你曾應許我
that if I followed you, you would walk with me always.
我若跟隨你,你陪我走永不離
But I have noticed 但我注意看
that during the most trying periods of my life there has only been one set of footprints in the sand.
當我生命最艱難時,卻只有一雙腳印在沙灘上
Why, when I needed you most, have you not been there for me?
為何當我最需要你,你卻不在我這裡?
The Lord replied,
主回答說
when you have seen only one set of footprints,
當你看到沙灘上,腳印只有一雙
is when I carried you.
是我將你扛

2004年5月20日 星期四

愛鄰舍的社區事工

-->愛鄰舍的社區事工 黃春生牧師


「社區」一詞雖然已成為社會大眾生活中常用的詞句,但是對社區的定義卻莫衷一是。社會學家希來瑞(George A. Hillery)曾研究94個定義,歸納出多數社會學家所認同的社區含義,應包括三個要素。
1. 地理區域:社區包含一群人,居住在一地理區。
2. 共同關係:社區內關係的品質,社區的成員由文化、價值、態度等共同特性所結合在一起。
3. 社會互動:在一固定範圍內,互相關聯、依賴,行使社會功能,具生命共同體之關係。

它意涵著「情感」(對社區的認同感)、「組織結構的」(包含了人群在特定時間與空間之關係)、「功能的」(滿足共同的需要)等三個層面。

當教會要從事社區福音工作時,不妨也以此定義來思考教會的方法。也就說教會的社區事工必須是在地的,必須和在地人結合的,進而成為在地的好鄰舍,當然也要成為福音的供應站。


社區的需求


教會除了規劃起服事範圍的地圖之外,最好可以著手社區的調查,去發掘社區的文化、特質和需要。很多教會做社區工作做不太起來,因為教會給的東西不是居民要的,或者對居民而言沒有吸引力和認同。當我們說教會社區事工必須是在地的,必須和在地人結合的時候,就要問社區朋友的需求在哪裡?

傳福音固然是教會存在的意義所在,但服事社區愛我們的鄰舍也是同等的重要,特別是對於肉體或心靈窮困的弱勢者,更是教會服務的對象。誠如樂聖貝多芬所說:「最美之事,莫過於接近上帝,把祂的光芒撒播於人間。」教會必須去思考和學習耶穌的榜樣,親近和幫助軟弱無助者,他們就隱藏在社區中。世界展望會創辦人鮑伯‧皮爾斯說:「願讓上帝心碎的事,也讓我心碎(Let my heart be broken with the things break the heart of God.)」願教會實踐耶穌所訓示「愛人如己」並如此行來紀念祂。

社區事工的使命宣言

我對於社區事工與福音的連結有一個想法,就是關係的建立。不是裙帶關係、不是利益關係,而是實踐耶穌所教導新的誡命「愛人如己」的關係。因此,我常提醒社區部門的同工說:「要傳福音,先做朋友。」關係永遠是社區事工的重點。從「愛人如己」的核心價值出發,我覺得我們的社區工作的使命宣言有四: 
一、疼愛您:讓社區朋友感受到被接納、尊重、溫暖。
二、服侍您:讓社區朋友感受到被呵護、關心、重視。
三、支持您:讓社區朋友感受到被扶持、陪伴、跟進。
四、成全您:讓社區朋友接受主的福音、更新、成長。

愛鄰舍的服務

社區有自有的風格,如果教會的型態和社區一直都格格不入,那該怎麼樣去做調整?不是說一昧地要教會改變去迎合世代,而是如何讓教會成為社區的好鄰舍,讓人感受上帝的愛就在他們當中。教會的社區事工要切合社區的需求,「以福音為基礎,藉祈禱得力量,用服務來實踐」。

實踐愛鄰舍的服務必須衡量教會本身的能力,做教會所能做的開始。一般來說,低收入戶家庭兒童的教養問題,是我們可以優先去做的,且是小教會也有能力去做。其方案的進行就有如主日學的模式,時間可以安排在禮拜三及禮拜六下午,內容可以有課業習作、生命教育、才藝和遊戲。此外,教會可以觀摩和參考其他教會的社區服務經驗,去滿足社區的需求。以下是大致整理教會可行的社區服務項目:
項目
實務例子
備註說明
弱勢救助
展望會-社區守護中心
提供:兒童守護、少年守護、婦女守護、單親守護、老年守護、身心障礙守護、急難救助、社區守護等。社政、社福機構所能提供的資源與服務,則可以由社區守護中心落實到社區之中。
兒童
兒童合唱團
小太陽成長營/社區主日學
國小生命教育課程
兒童福音詩歌為主
內容可以有課業習作、生命教育、才藝和遊戲
青少年
體育競賽-籃球鬥牛…
得勝者教育

生命教育課程
社區教育
讀書會、講座、才藝

暑期營會
暑期快樂營
福音營/夏季學校/兒童營
日光少年營…

社區調查
社區地圖、社區文化、社區意識

社區媒體
社區報
社區網站
社區報是社區對話和消息的管道。內容可包含在地、文化、教育、信仰等。
社區福利
社區巡守隊
社區清潔
獎助學金
急難救助/設置關懷基金
效法基督以僕人的身份服事社區
「我是自由的人,不受任何人的奴役;但是我卻甘心作大眾的僕人,為要爭取更多的人。」(林前9:19
社區環境
美化環境
公園認養
結合公部門、專家、意見領袖共同規劃社區
社區活動或比賽
親子園遊會
民俗佈道-平安七月情
社區敬老會
聖誕音樂會
聖誕晚會
跳蚤市場
福音餐會/晚會
比賽:徵文、美術、才藝、攝影
成果發表會/合唱團…
在特別的節日舉辦結合信仰意義的活動。元宵節、兒童節、母親節、中秋節、重陽節、聖誕節


學習和實踐
教會可做的社區工作很多,也有很多教會已經實施多年且有成。但這當中也有教會是經歷許多的失敗和調整。一般而言,沒有人會喜歡失敗,但是失敗其實並不如想像的可怕,教育學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經驗學習模式,就是希望我們從做中嘗試與錯誤(trial and error),進而從錯誤中改進。任何事情的成就與否,關鍵在於實踐,所謂「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所以學習從「做」著手,是成功的要訣。

「勇於開始,聽百遍不如做一遍」,這是我對要從事社區福音事工者的建議,一旦我們開始做,就有意想不到的學習,一旦我們開始實踐,就更會體驗到如何去愛鄰舍。

在企畫社區福音事工時,我們需要有虛心學習的心。近年管理學帶來一個新觀念-「標竿管理」(Benchmarking)。這觀念就是以任何產業中卓越的公司作為模範,學習其作業流程,透過如此的持續改善來強化本身的競爭優勢。換句話說,標竿管理是一種謙虛的承認他人的確在某些作業上優於自己,並虛心的向其學習,以求迎頭趕上甚至超越之的實際作法(Aderson & Pettersen,1996)。同樣,從事社區福音事工時,我們也要虛心學習他人的優點,也避免重蹈覆轍。此外,我們也要樂於分享社區福音事工的成果,好讓基督的教會都同得長進。

2004年4月30日 星期五

為台灣奠基百年大業

為台灣奠基百年大業

黃春生牧師

二千年的大選結果反映出人民「向上提昇」的渴望,四年後許多人能期待繼續提升。在瞬變的世界中,台灣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等待改革的空頭支票。回顧過去十多年來的民主改革過程,我們要肯定許多人對民主改革的貢獻,也要讚賞許多社會先見為改革所做的努力。

長期以來,台灣的改革運動一直無法有系統、有組織地發展,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完整的「啟蒙」和「認同」教育。以致於人民對黑金覺醒能力弱,而改革的意識更無法得到接續與貫徹。且我們更沒有看到有改革理念的政治人物,以「甘願犧牲」的精神屈卑自己的一生投入扎根教育的工作。上週五我在台大第二活動中心主持「科學大師人文和生命的探討」的演講會,主講人張文亮教授提到好幾位頂尖的科學大師,他們常擔任主日學的講員,向小朋友講故事。北一女中前校長鄭美俐(長老教會的長老)在任職校長時,同時也擔任自己教會的主日學校長。確實,他們「甘願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事實上,很少人願意如此委身在卑微的事情上。如此,改革意識、本土意識如何奠基在下一代呢?

我相信有遠見、有毅力,必定帶來質變。在以色列建國運動中,有一位貢獻甚大的人物—賓‧耶戶大(Ben Yahudah)他為了使四散在全世界的猶太人,回到故土以色列時能有一共通語言,於是盡他一生研究、推行希伯來語文工作,並在約帕成立一所只准說希伯來語的學校。當初他與妻子約定在家裡僅可用希伯來語交談,甚至孩子出生之後也是如此。由於孩子無法與鄰居交談,一直被人當成啞巴,甚至鄰居指責他們就是將神聖的語言當成「世俗」的言語使用,孩子才成為「啞巴」。直到有一天,鄰居發現耶戶大兩個小孩用竟然用這種消失一千多年的語言交談時,才恍然大悟。受到這個家庭的激勵,學習希伯來語成為全民運動。這種遠見與毅力是目前台灣所需要的。

眾所皆知全世界地下鐵規劃最完善是在法國巴黎,單單一次規劃就是一百年。不少鐵路工人就很驕傲地說,他們已是巴黎地下鐵第四、五代的工人。從他們的曾祖父到他們,世世代代都是鐵路工人。甚至有幾條路網就是以這些工人的家族之姓氏命名的。而台灣的建設卻是急就章,縫縫補補又十年,到底能撐多久誰知道。

在此很期待新政府用心規劃國政藍圖,為台灣奠基百年大業。一方面重視改革與本土意識的啟蒙教育。一方面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奠立秩序與基礎建設。

2004年3月31日 星期三

「受難記」影片賞析

「受難記」影片賞析

上主日,我們教會約有70人到電影院包場觀賞「受難記」,為了讓兄姊對此影片有更清楚的省思,特將引進此片的雙福基金會所發表的評論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

一、片名:《The Passion of Christ》翻譯為「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其實大寫起頭的「Passion」,在英文中乃是專指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受難。

二、中間穿插倒敘的拍攝手法:包括耶穌一生的片斷事蹟、預言自己將要受難、以及生前的教訓。例如:當眾人把犯姦淫罪的女人帶到祂面前時,祂卻在地上畫字這一幕。

三、撒旦的隱喻:劇中有一個半男半女,像是陰陽人的角色,是在扮演魔鬼撒旦。

四、聖經預言的應驗:影片中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撒旦在旁邊不斷地諷刺耶穌,還放出一條蛇來,但耶穌禱告完起身,一腳把蛇踩下,這一幕乃是要應驗耶穌得勝的預言。聖經一開始時,記載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被代表撒旦的蛇所誘,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上帝所作的宣判中預言說:「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世記三章15節)在影片中,撒旦一直在試探耶穌、試探門徒,以為自己得勝了,實際上得勝者是耶穌。

五、一齣心理劇:例如:彼得三次不認主的那一幕,細膩地描繪出心情掙扎的過程,其實我們不也是常常有這樣人性的掙扎嗎?!因此這部影片不僅是寫實劇,也是一齣心理劇。

六、最大的試探:當耶穌在走十字架道路的時候,撒旦抱著一個嬰孩,露出猙獰的笑容望著祂。有位牧師解釋這是撒旦在問耶穌:「你還覺得你是上帝的兒子嗎?」「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隱含著諷刺的意思是:「上帝根本不要你了!」在耶穌最痛苦的時候,撒旦把懷疑上帝的思想放在耶穌的心裡;同樣地,撒旦對人所作最大的試探也是希望我們懷疑上帝的愛。

七、罪的代價:劇中用血腥、殘忍的寫實方式拍攝耶穌的受難,真實呈現罪的代價是何等的可怕,所以,我們不可用輕忽的態度面對罪。耶穌來就是為我們解決罪的問題,這也正是上帝福音的核心。

八、十字架的意義:十字架包括三方面的意義,是以新約聖經中下列三種圖畫來描繪上帝真正的心意:

第一幅畫的標題是代贖。

人犯了罪本來應該接受刑罰,按照猶太人的律例可以獻祭物來贖罪,但是耶穌乃是用無罪之身代替我們受罰,如同祭牲一般獻上自己為人贖罪。因此大家應該知道,今天我們能夠罪得赦免、能夠得到身心靈的醫治,完全是耶穌為我們承擔罪之代價的結果。(註:聖經以賽亞書五十三章4-6節:「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被上帝擊打苦待了。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

第二幅畫的標題為愛的榜樣。

什麼是上帝的愛、無條件的愛?一般人或許願意為所愛的人而死,可是耶穌卻是為罪人而死;上帝的愛-----就是愛那些不可愛的人,耶穌更將這種愛活出榜樣。當祂為那些離棄祂的門徒、為敵對祂的猶太人、為把祂釘在十字架上的人死的時候,就很具體的表明了上帝的愛。人的愛通常都是有條件的,但是上帝的愛卻是無條件的,耶穌的死就是證明!(註:聖經羅馬書五章6-8節:「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第三幅畫的標題則是爭戰的得勝。

人犯罪之後,就把權柄讓給了魔鬼,但耶穌藉著死把世界的王權奪回。在畫中耶穌成為人來到世上為人作戰、打敗魔鬼,是一幅很精彩的屬靈爭戰圖。看似極深的受難,卻是很徹底的得勝;因為雖然魔鬼不斷地引誘、試探耶穌,但祂在每一個關頭都得勝。例如在客西馬尼園時,祂禱告說:「主啊!倘若可行,求?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屬靈爭戰的得勝是單單遵行上帝的旨意,並不在乎人的眼光看為好或不好。(希伯來書二章14-15節:「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

2004年3月18日 星期四

生命的淬煉

生命的淬煉

黃春生牧師

台灣大選剛過,我相信民主的淬煉已經是台灣人生命的一部份。而我們也當和平看待任何選舉的結果。在上禮拜三查經祈禱會中,我就提醒兄姊無論你所支持的候選人當選或落選,我們都要以接納的心來看待。保羅在傳福音時曾說:「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1:14-15)我們也可類比說:「無論是泛綠、泛藍、泛紫……我們都欠他們福音的債。」希望福音為台灣帶來更新和重生。

讓我們學學保羅,保羅對生命的態度就是全力以赴,如同他要離世之前所說的:「弟兄們,我並不認為我已經達到這目標;我只專心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全力追求前面的事。」(腓3:13)過去在學生時代,從未體認到「全力以赴」的要緊,因此凡事隨心所欲,搞社團更勝讀書,帶活動更樂於上課,那時常為自己找許多的藉口來避開自己應有的責任。入伍後,懶散的態度使得自己彷彿是無根、無生活重心的人。感謝上帝帶領我回到他身邊,並通過保羅這一席話激勵我全力以赴的態度。

基督徒的生活態度是需要全力以赴的。美國前總統卡特在自傳「為甚麼未全力以赴?」(Why Not the Best?)中,提到海軍上將李科弗問他在海軍學院的成績,他挺起胸膛,得意的回答:「長官,全班八百二十人,我考第五十九名!」然後往椅背一靠,等上將的稱讚。

可是上將沒有稱讚他,只是再問:「你那時盡力了沒?」卡特心虛的回答:「沒有,長官,我並沒有自始至終都全力以赴。」上將對他看了一會,然後問了卡特最後一個問題,是他一輩子都不能忘記,也一輩子都無法回答的問題。上將說:「為甚麼?」

全力以赴可以使我們經歷到上帝在我們身上所要成就的,而無關緊要的態度卻是心靈的窒礙,無法體會到上帝的旨意行在我們身上如同行在天上的美好。卡特總統一輩子都不能忘記,也一輩子都無法回答的問題:「為甚麼未全力以赴?」我相信上帝將來都會問我們同樣的問題。就像領一千金幣的人未全力以赴的善用恩賜(太25:18),最後他將無法得到主人的獎賞。

現在開始全力以赴還來得及。全力追求信仰時,必定要有付出代價的準備。以讀聖經來說,至少就必須付上時間的代價,為永生付上代價是值得的。關心苦難者,關心鄰舍,關心公共議題、關心公義的事都必須付上代價,這些代價將得到上帝的記念。想想看世上最精致的瓷器,都至少經火燒過三次,有的還不止三次。著名的爵斯登(Dresden)瓷器,總是要燒三次的。為甚麼瓷器要經過強烈的烈火呢?一次應當夠了。不瓷器必須燒過三次,然後其上的金色和紅色才會更其美麗和牢固。人生也根據這個同樣的原則。試煉與代價一次,再次,三次地臨到我們;感謝主,靠著主的恩典,這些美麗的顏色會永久存留在我們的身上了。同樣,民主的淬煉也深烙台灣人的內心,但願我們的信心和生命越淬煉越精鍊。

2004年3月14日 星期日

以信仰良知來投票

以信仰良知來投票

黃春生牧師(取自2004/3/14重新週報專欄)

本週六320就是總統大選和首次的公民投票,而每一到選舉教會兄弟姊妹之間,甚至不同理念的教團之間也會出現緊張的氣氛。甚至,有兄姊就直接問牧師支持哪一位候選人。作為一位牧師我不便直接呼籲兄姊要支持某特定候選人,且投票給誰是個人的秘密。雖然如此,我還是希望兄姊以信仰良知來投票。

不過,雖然不明講我要投給誰,但我願意依據聖經所教導的說說哪一種人我不會選?例如,曾經參與專制政權的人,我不選。曾經打壓民主運動,停刊民主運動刊物的人,我不選。以前專門打壓本土語言文化,沒收白話字聖經的人,我不選。沒有台灣主體性,主張「一中屋頂」的人,我不選。中國獨裁政權所中意的人,我不選。反對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人,我不選。與貪瀆通緝犯伍澤元交往甚密的人,我不選。省長競選時,請黑道議長殺人犯的鄭太吉擔任其屏東競選總部總幹事的人,我不選。不尊重司法,在涉嫌A錢的案件中,檢察官屢傳不到,最後卻讓檢察官移樽就教,到他家中問案的人,我不選。霸佔國家財產,仍無意歸還的政黨,我不選……。

我對選舉也有些堅持的信仰原則,就像在禮拜的場合,不會讓參選人上台講話或致詞,因為禮拜是在敬拜上帝,也不同意在禮拜堂分發文宣;但是任何參選人若是真心要敬拜上帝,我們都要歡迎他來禮拜。但是出了教會門口就是屬於公共空間,任何競選的活動我都予以尊重。

假如我們教會有會友參選,我的原則也是一樣的。但是,在他的競選總部成立需要安排感恩禮拜時,我會給予安排與祈禱。就像台中大墩教會的長老蔡明憲參選市長,李明憲長老參選立委,在其競選總部成立時,就舉行感恩禮拜來尋求上帝的引導與祝福,或是賴士葆邀請靈糧堂周牧師為其祈禱等,這都可以的。

除了這些原則之外,長老教會總會長期關懷社會公義與人權的先知性呼籲也可以提供兄姊投票時的參考。就像我們長老教會曾經在戒嚴時期指責獨裁政權,發表國是聲明、我們的呼籲、人權宣言,更主張「廢除國民大會、總統直接民選」、解嚴、廢除黨禁,也參與廢除刑法第一百條的惡法等許多關懷社會公義的議題,並關懷政治受害者的人權等。當時我們雖被惡意誤解,但教會作為上帝時代的先知而受苦卻是應該的。如今萬年國會改選,國大廢除,總統也直接民選,使我們今天才得以享受這些得來不易的民主與人權的價值。

想想看,是誰促進了今天台灣的民主運動,結束世界最長38年的軍事戒嚴?當政府查禁民主刊物,箝制言論自由時,是誰打破媒體壟斷開拓今天的言論空間?當國會議員「父死子繼」使得國會淪為封建復辟,是誰讓萬年國會走入歷史,開創新民意呢?當疊床架屋的四級政府的行政制度,浪費人力、財力與行政效力時,是誰急呼改革呢?當軍隊實行蘇聯紅軍的黨軍制度,使國軍與黨軍不分,讓軍人模糊效忠對象時,是誰爭取軍隊國家化,參謀總長也需在國會備詢?這些都是許多人為民主犧牲奉獻的成果。每次選舉,我們都應該想想誰為台灣民主的歷史付出過,而我們以選票表達對他們的支持,就是表明我們也在參與台灣的民主化過程。傅士德在《屬靈傳統禮讚》一書中說:「生命本身就充滿政治性,若我們拒絕影響公共政策,自有其他人試圖左右它。」確實,今天台灣的政治還需要我們繼續關心。

過去幾十年來,為了反獨裁爭民主,也為了要建立台灣成為一個比較有人性化與民主的生活環境,有人因此入獄,甚至被暗殺,但也有許多人以選票或是不同的方式給予民主奮鬥者溫暖的支持,也因此民主改革的火花才不至於熄火。且台灣人民不喜歡用武力作為社會改革的手段,因此,選票變成是最好的語言和改革的柔性武力,就像228手牽手以柔性訴求展現我們愛台灣的意志。台灣首次的公投也一樣,它是柔性的武力,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鴨霸的中國以496顆洲際飛彈威脅台灣,這民主柔性的訴求,不要因為中國反對就卻步。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會像這樣,對別人在家門口佈置飛彈視而不見。1962年,蘇聯打算在古巴佈屬兩枚飛彈,還沒佈屬成功,美國就不惜發動核子戰爭,要求蘇聯撤離飛彈。1998年,北韓不過試射一枚飛彈飛越日本領空,馬上引起日本強烈抗議,並中止經濟援助、斷交等。

回顧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大選前,中國對台灣港口外海發射三枚東風洲際飛彈,只見有人起來反對政府附和中國。去年2003年SARS橫行下各國商討對策,但中國代表在日內瓦卻對台灣代表以蠻橫的口吻說:「吵什麼吵?誰理你們啊!」全世界都看到了,但沒人譴責中國,也沒人替台灣講話。這次的公投,就是要喚醒冷漠的世界,若不儘快喚醒世界公義的聲音,台灣就岌岌可危。

228手牽手已經讓中國共產黨政府非常頭痛,卻讓西方國家刮目相看。如今,公投的成功與否更是世界所矚目的。若是你錯過228手牽手的歷史見證,就請不要錯過台灣首次的公投。

2004年2月14日 星期六

自由人牆(Human Chain)和228祈禱大會

自由人牆(Human Chain)和228祈禱大會
黃春生


⭕1989年8月23日,波羅地海三國人民舉行 "Baltic way" 手牽手護主權。

納粹德國和蘇俄於1939年8月23日簽訂的Molotov-Ribbentrop Pact秘密協定,將波羅地海三國(立陶宛、拉托維亞、愛沙尼亞)歸給蘇聯,此密約於1988年6月1日被公開揭穿,波羅地海三國人民一片譁然忿怒。同年8月23日德俄密約49周年,有25萬立陶宛人民示威抗議蘇俄非法佔領波羅地海三國。次年,1989年8月23日,值德俄密約50周年,波羅地海三國八百萬人口約有二百萬人民發起「波羅地海之路(Baltic Way)」,手牽手護主權,將三國首都:立陶宛的威爾紐斯、拉托維亞的利加及愛沙尼亞的塔林,連成長達370英里(595公里,幾乎可繞全臺灣一圈)的自由人牆、人間鎖鏈(Human Chain),以非暴力抗議蘇俄藉該密約,非法併吞波羅地海三國,並要求獨立復國。

人民怒吼,獨立潮流擋不住:不顧蘇聯大軍壓境的威脅,立陶宛最高議會毅然於1990年3月11日宣佈「恢復獨立」。蘇聯政府迫立陶宛收回宣布,未果,蘇聯4月17日宣佈對立陶宛實施經濟封鎖,立陶宛仍不屈其威脅,雙方對峙,嚴重武力衝突一觸即發。

次年,立陶宛率先於1991年2月9日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率高達84%,91%贊成獨立。消息傳出後獲得國際社會的掌聲。拉托維亞於同年3 月3日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率亦高達87%,雖境內有33.8%的俄裔,仍有73%人民支持獨立,愛沙尼亞也於同日公投,有82%高投票率,77%人民選擇了獨立,雖然國內也有30.8%的俄裔。愛沙尼亞和拉托維亞分別於1991年8 月20日及8月21日向全世界宣佈獨立。隨後世界民主各國都承認立陶宛、拉托維亞、愛沙尼亞的主權和地位。

波羅地海三國的人民以手牽手的方式築起自由人牆、人間鎖鏈(Human Chain),以非暴力抗議強權,向世人表達他們爭取國家獨立的人民自決權。

同樣,我們也應向中國表達我們愛臺灣這片土地,我們要學習耶穌所說:「愛我們的仇敵,為迫害我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五:43-48)

臺灣今天所以會亂成這個樣子,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同的國家意識和報復心太重了。看,我們從小讀書到長大,就是在讀怨恨、仇殺這類的東西,過去我們所受的教育就是在教導人民要恨中國共產黨,要殺朱拔毛,要殺死萬惡共匪,直到一九八七年臺灣解除世界最長38年的戒嚴令,到現在,才稍微改變這種非常錯誤的教育思想。

耶穌基督就是對這種古老的報復行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腳還腳、以生命賠生命的法律條文很不以為然。因此他告訴我們不要這樣做,而是要要從「愛我們的仇敵,為迫害我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五:43-48)來著手,這樣才正確。

其實,今天我們的社會之所以會這麼亂乃是跟過去這種錯誤的教育內容有密切關係。因為我們一直在教仇恨、殺戮,導致年輕的一代就在父母這種思想行為中長大起來,恨過來、殺過去,就有許多年輕人在無意識中,將所不喜歡的對象當作「萬惡的共產黨」看待,恨他、殺他,結果殺戮的風氣充滿了我們生活四周,這豈不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就是報復的結果。過去的執政黨要負很大的責任。

我們要努力從頭開始,用愛來接納共產黨,因為這是政治意識型態的問題。我們也清楚知道中國共產黨政府一直想要拼吞我們臺灣,但我們愛臺灣,所以很不喜歡他們的作法。今天,中國以496顆飛彈對準臺灣、威脅我們,甚至想左右臺灣今年320的總統大選。面對不友善的敵人,耶穌同樣說:「愛我們的仇敵,為迫害我們的人禱告」基於信仰,我們所屬的台北中會本於信仰的反省,將於2月28日在新莊體育館舉行「守護臺灣基督徒祈禱大會」,同時也要學習波羅地海三國人民愛土地愛國家的意志手牽手築起「自由人牆(人間鎖鍊)」,向中國和全世界說出我們臺灣的決心。牧師希望各位兄姊共同來參加這場祈禱大會。若是你還沒有報名,請把握這歷史上的機會,儘速向吳世平長老報名。

耶穌基督告訴我們要為這樣的仇敵禱告,我們要因為他們的迫害祈求上帝的憐憫,賜給我們有能力、智慧、信心更加愛臺灣,讓他們因為我們堅決不移的愛受感動,改變他們對我們不尊重的態度。

記住,報復不會為我們帶來任何利益,只有在愛和寬恕中才能看到希望,在愛和寬恕中才會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力量。

我相信,這個世界只有愛是永不止息,不論這個世界如何改變,惟一能繼續生存下去的,就是愛,因為上帝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