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25日 星期三

校長、舞廳,心靈危機

校長、舞廳,心靈危機

永春國小校長羅榮枝喝花酒、上舞廳的事件,近日引起社會、教育界的矚目。令人心寒的是,當羅校長召開記者會為自己的作為合理化之後,在旁的同校老師、同仁還加以鼓掌,舉大拇指稱讚。難道為人師表對於道德的要求是如此的低格調嗎?

我相信能夠擔任校長,在人品、學經歷上必定受過嚴格的評鑑。在羅榮枝擔任敦化國小訓導主任時辦學認真且很上進,也利用寒暑假到美國進修碩士學位,誰也料想不到會發生此事。前中正國小校長黃清一(主內弟兄)認識羅校長是辦學認真的人,但是擔任位高權重任之職後能否繼續把持理想,並且能夠拒絕誘惑就不得而知。雖然七月廿四日羅榮枝已經被台北市校長遴選委員會以高度共識解職,但不表示就不會再發生類似的問題。

教育工作者本身的道德要求與自制力必須比一般人還高,如此才能成為表率。因為當他在台上教導人,台下的人就會看他如何做。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做出低道德的事,也不是今日才發生。記得幾年前,台大醫學院就爆發出博士後研究員李嘉帥濫製「快樂丸」毒品事件;之前,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女研究生在實驗室殺死同學,還用「王水」(極強酸液)企圖毀屍,這些事件都震驚整個台灣社會。

很多人在問,堂堂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博士、碩士,怎麼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出來?就像有人會問一位校長為何也喜歡「喝花酒、上舞廳」。這些受過高等教育者,為何會栽在情色、金錢等「誘惑」裡?我想會栽在誘惑裡面,與受過高等教育無關。

在整個事件的處理上,我們僅看到校長被記大過、解職。至於學生的價值觀的扭曲,並沒有看到教育局具體的行為或是輔導。所以就有許多學生家長打電話到市長室,表達有這樣的校長,孩子都覺得沒有臉去上學。最令人納悶的是,在羅校長召開記者會後,居然有一群支持校長所作所為的師長們,而他們的價值觀對學童也是不良示範。恐怕有學生成年後,認為喝花酒,玩弄於情色之間有何不可,因為他的校長、老師就以「身教」教育他們。

我認為教育部與北市教育局應該更明確、且勇於任事的態度來檢討:我們的教育哪裡出了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整個社會最缺乏的,也正好是我們的教育最貧窮的弱點,就是缺少真實的宗教教育。就像今年(2001年)五月一項針對醫學生的調查,約有八成的醫學生就讀醫學的目的乃因這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而讀醫學;僅有一成的學生認為自己讀醫學的目的是為了將來可以促進人類的健康。我們的學生價值觀愈來愈趨近功利、世俗,這絕對不是人民的福氣。不是也有病人抱怨等了二個小時才就診,就診時醫生連看他一眼都沒有,只問了幾句話,就埋首寫處方簽,並叫下一位病人,前後不到三分鐘。

我認為這些問題,只是凸顯制式教育在人文教育、人格培養與信仰使命上的欠缺,也就是心靈的危機。因此,加強真實的宗教教育是有其必要性的。所謂宗教教育,絕對不是在教導學生認識宗教教義,也不是教導學生認識宗教類別。而是要培養學生有宗教信仰的內涵,接受信仰精神的薰陶,者也包括人格的培養,以及信仰使命的養成。因為真實的宗教教育是要讓人知道:對生命要有憐憫、慈悲、疼惜的心,而這部份對教育工作者、醫師養成教育上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卻是我們最欠缺的。

教育工作者影響學生的價值觀非常深遠,而醫學教育也最直接牽涉到人生命的問題。生活的價值觀,以及生命的態度,絕對不是停止在技能上的學習或是醫學科技上的更新。而是需要對人的苦難生命發出慈悲、憐憫、疼惜的愛,而這部份確實是只有在宗教信仰中才能尋找得到,不是一般科技、知識、道德教育所能取代。

長久以來,我們整個教育體制就是缺乏心靈與敬畏生命的內涵,更嚴重的是充滿了「政治」的素材。政治,講究的是利益、手段,塑造政治偶像,鞏固領導的統治,結果是整體社會表現出來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是只要對我有利益的,就不擇手段地爭取、追求。政治界如此,工商界也這樣,而教育界則是導致這種結果的母胎。

今天看到校長喝花酒上舞廳,與舞小姐摟摟抱抱,不知我們的社會與教育工作者是否警覺到,這是台灣人民的「心靈危機」。若是我們還醉生夢死,那麼等到病入膏肓就沒得救。因此,我們應該重新更換制式的教育設計,尤其是教科書的內容實在迫切需要增添宗教教育的素材在裡面,好使我們的社會在一、二十年後,多一些尊重生命的態度,對生命的苦難多幾分慈悲、憐憫的心,對所從事的職業多一些使命感、少一些錢臭味。例如在醫學院,加入南丁格爾的故事,加入緩和醫療桑德斯的故事,因為這些故事的背後都具有信仰的使命,也具有敬畏生命積極的態度。不僅在醫學上有信仰素材,在科學上也有許多信仰人物的素材可以納入,如牛頓、法拉第的故事。音樂上有巴哈、貝多芬等。若是我們有心做,其實不難運用這些人文與信仰素材。

千萬不要在此事件發生之後,增訂許多不必要的條例規章,因為那樣只會徒增遴選校長的猜忌、不信任,甚至將校長候選人當成「嫌疑犯」。這樣只會使我們的社會感覺更加冷漠,使我們的生命更覺孤獨而已,一點幫助也沒有。

2001年7月18日 星期三

為甚麼祈禱文用寫的?

為甚麼祈禱文用寫的?

有長老向我請教:「司會祈禱可不可以寫祈禱文,並照稿祈禱?」也曾有會友向我反映說:「為甚麼許多司會者在祈禱時,常看著稿子唸?不像在禱告,反而像是在賣弄文章,很做作。」遇到類似的信仰問題,我們必須來看聖經的教導,甚至參考歷代教會的傳統。

論到祈禱首先必須要談「主禱文」。根據路加福音11:1的記載,耶穌教導主禱文的原因,是因為有門徒要求耶穌教他們祈禱。很奇怪,耶穌的門徒都出身自猶太家庭,按理從小都會祈禱,為何需要耶穌另外教導他們祈禱,而且要「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因為,當時猶太拉比習慣將信仰的內涵言簡意賅地寫成祈禱文,並授與門徒,而約翰的門徒也用約翰的祈禱文祈禱,大家一聽就知道他們是約翰的學生,因此耶穌的學生才會向耶穌請求:「請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因為,門徒若用耶穌的祈禱文祈禱就是表明他們是屬耶穌的,而主禱文可說是耶穌基督對祈禱言簡意賅的教導,也是信仰的告白。總之,主禱文是「文字化」的祈禱詞,就像將祈禱寫成「稿子」一樣。

不僅主禱文是文字化的禱詞,聖經中也有許多文字化的祈禱詞,如創世記24:12-14敘述文的禱詞,或是先知的禱詞何西阿書14:2-3,約拿書4:2-3。而禱詞記載最多的要算是詩篇,例如求助的禱詞、信靠的禱詞、懇求赦免的禱詞,也有祈求向仇敵報復的禱詞,甚至也有病人的禱詞(詩篇41篇)。這些禱詞的性質有個人的,也有民族的,也有表達個人內心的感受,也有反映上帝全體子民的願望。

而個人懺悔的禱詞,要以詩篇五十一篇最為著名,此禱詞是大衛與拔示芭通姦之後,大衛祈求赦免所作,他甚至將此禱詞交給宮廷的樂長作成詩歌來吟唱。其實有許多的詩歌,原先都是祈禱詞,所以每吟頌一次,就如祈禱一次。而早期教會的禮拜中,就常吟唱詩篇來祈禱。就如台語禮拜中,當司會祈禱完之後,會眾同心吟唱聖詩497「主聽阮祈禱」。

在初代教父中以奧古斯丁的「懺悔錄」的禱詞最撼動人心,因為他將自己的罪惡完全說出,寫成一本信仰的懺悔實錄。許多人都因為他的懺悔禱詞而深感痛悔,因而轉向耶穌基督。

甚至,在教會歷史中也有許多著名且感人的禱詞流傳於世。例如聖法蘭西斯的禱詞、麥克阿瑟給兒子的禱詞、德蕾莎修女的加爾各答禱詞等。

通過聖經的教導,以及參考歷代教會的傳統。牧師要告訴各位,可以寫祈禱詞,也可以「照稿」祈禱,特別是帶領會眾祈禱更需如此。

其實我更希望司會的長執,都能夠將祈禱文寫下,因為司會者是代表全體會眾向三位一體的上帝祈禱,所以更需要清楚所祈求的內容。特別是禮拜司會祈禱,必須表達會眾的懺悔,因為我們必須以心靈和真誠來敬拜上帝(約翰福音4:23),特別是抱持一顆謙卑懺悔的心。

司會祈禱不是自己的私禱,而是帶領會眾祈禱,這樣的祈禱應該談的事是屬於公眾的。如果有寫出來,至少在寫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要祈禱甚麼了。再者,也因為有寫出來,可以讓公禱的事項更加周延,若禱詞的內容有欠缺時,也可以即時補正過來。在寫禱詞時,至少會看過祈禱文數次,這樣看來,寫禱詞,比沒有寫禱詞,在準備上是認真且嚴謹了許多。

祈禱,雖然不是在重視詞句是否優雅,也不在乎長短。但是,真實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帶領人祈禱,或是自己祈禱,或是聽帶領祈禱者的祈禱,都是一樣。失落敬虔、謙卑與真實的心的祈禱,即使是很美麗的祈禱文,也是枉然。因為上帝聽的是人內心真實的話語。沒有準備的祈禱,不會是出自真心的祈禱;沒有經過思考的祈禱,不會說出生命裡面的聲音。若是,司會者如果能夠在寫好祈禱文後,又將所寫的背起來,那樣就會更完美,期待司會的長執會這樣努力。

最後,也要讓兄姊知道不僅帶領會眾祈禱才需寫禱詞,就連個人的私禱也可以寫。牧師以前就習慣在日記裡寫上禱詞,多年之後拿來看,可以看到許多祈禱的事項都有上帝美好的應許。如此,記錄個人的禱詞就成為信仰最美好的回憶錄。願我親愛的主內弟兄姊妹們,不妨學習寫禱詞,使我們的祈禱得到更美的操練。

2001年7月9日 星期一

認識使徒信經(Apostles' Creed)

認識使徒信經 (Apostles' Creed)
黃春生牧師  2001.7.9 

使徒信經-台語漢字 (舊版本)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宰。
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咱的主。祂由聖神投胎,由在室女馬利亞出世;在本丟彼拉多任內受苦,釘十字架,死,埋葬落陰府,第三日由死人中復活升天,今坐在全能的父上帝的大傍;祂要自彼再來審判活人與死人。
我信聖神
我信聖,公同的教會,聖徒的相通罪的赦免;肉體的復活永遠的活命。阿們。

使徒信經-華語版 (舊版本)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獨生的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 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我信聖靈。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們。

使徒信經是歷代基督教會(基督教、東正教、天主教)最多用於禮拜的四大古典信經之一。在細說使徒信經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什麼是「信經」(Creeds)。信經一詞來自拉丁文credo「我相信」,是教會具權柄的信仰文件,言簡意賅地把教會所信的條列出來,成為信仰的總綱。

不僅新約時代有信經,就連舊約時代也有。猶太教無論是在聖經時代或後聖經時代,均以信經形式來宣認上主是絕對的一致性和獨特性。申命記6:4「以色列人哪,你們要留心聽!上主是我們的上帝;唯有他是上主。」這就是猶太人最早的信經之一。

早期教會信條(symbols,亦即信經)也是從新約找出具信經形式與內容的經文而寫成的。例如「耶穌是主」(羅10:9;林前12:3),對早期信徒來說,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告白承認耶穌基督就是上帝。「我信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徒8:37),正是早期教會洗禮用的信經。其他新約信經經文,包括肯定基督的道成肉身、受死和復活(羅1:3-4;林前15:3-4;約壹4:2)。腓立比書著名的「基督之詩」(腓2:6-11),很可能是一首詩歌,在洗禮時吟唱;林前8:6則肯定上帝的一致性,即聖父與聖子同尊。最後,我們在聖經也可看出三位一體的信經最初文體(太28:19;林後13:14),成為後來三位一體教義及信經的準則。

教父時期,有許多護教士(Apologists)寫了許多基督教信仰精要的作品,學者稱之為「古羅馬信經」(Old Roman Creed,約於二世紀中葉寫成)。此信經則是把三位一體的文體形式擴充後,用於洗禮的信經︰「我信上帝、全能的父,並耶穌基督、祂的兒子、我們的主,我信聖靈、聖教會和肉身復活。」在許多教父愛任紐(Irenaeus)、亞歷山太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特土良(Tertullian)和希坡律陀(Hippolytus)等人的作品,都可以找到「信仰準則」(rule of faith)或「傳統」,是為接受信仰教導的信徒與洗禮所預備的。

「使徒信經」名稱雖叫「使徒信經」,卻不是使徒所作。傳統上有一傳說,當大逼迫臨到,使徒要分散,他們便各自寫一句與信仰有關的句子,合起來共十二句,便成了教會信仰的綱要—使徒信經。但幾乎所有近代學者都認為,這個傳說不可靠。不過使徒信經的內容確與使徒的教訓吻合,教會也就樂意採用了。

「使徒信經」一詞最早見於安波羅修(Ambrose)的作品(Epistle xlii. 5,約390年寫成),此時教會已廣泛流傳上述的傳說,早在第二世紀的教父作品中亦見引用其中一、二句。但整個信經的引用,最早則見於聖波敏尼斯(St. Pirminius,八世紀初期),因為經過一段頗長的發展歷史,也是由三位一體的洗禮文體形式所衍生而來。特別是參照「古羅馬信經」,假如把二信經放在一起讀,就可看出它們是十分接近的。

使徒信經亦反映出早期教會的護教思想,因此使徒信經的內容間接地反對不同的異端。所以,使徒信經在教會傳統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又被稱為「信經中的信經」。

使徒信經以「三位一體」(Trinity)架構出三大部分︰聖父、聖子、聖靈。且均以「我信」(拉丁文是Credo in)為始,第一條論聖父,第二條論聖子,第三條論聖靈並論教會,即聖靈的工作與恩賜主要是通過教會的媒介臨到上帝的子民當中。

使徒信經的中心在第二條︰「我信耶穌基督」,整條都是圍繞著祂的受孕、降生、受苦、受死、復活、升天,以及再來而發展。這些事件正是早期教會宣講的中心。

按拉丁版本,「我信」是有特別的意思,拉丁本是Credo in Deum, Et in, Credo in ...到了教會一條,那個in就不見了,成了sanctam Ecclesiam catholicam。其中細微的分別是Credo in的對象是「聖父、聖子和聖靈」,那麼「教會」不可能是人信仰的對象,因為教會只是蒙拯救之罪人的群集,故英文譯為 I believe in God;但到了教會一條,就譯為I believe the Church,而不是 I believe in the Church;漢文翻譯就無法將此差異性表達出來。在有些漢文譯本裡,在關於教會的每一分句,都加上「我信」一詞,是不恰當的翻譯。最常見的「華語版本」在第四條是這樣翻譯的「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這是很大的神學謬誤,因為我們信仰的對象僅有「聖父、聖子和聖靈」,教會、教義不是我們信仰的對象。在這一點上,「台語漢字版」的翻譯就比較好。因此,我從拉丁文重譯,在教會禮拜中也以此重譯版來告白信仰。

早期教會使用《使徒信經》的場合,除了禮拜外,也用於︰1.信徒受洗加入教會的認信;2.受逼迫時的認信;3.趕鬼;4.教導信仰的綱要;5.信徒的靈修、默想;6.與主禱文一樣,常用於晨禱及晚禱。

延伸閱讀:淺談基督教異端  

拉丁文
Credo in Deum Patrem omnipotentem, Creatorem caeli et terrae. 
Et in Iesum Christum, Filium eius unicum, Dominum nostrum, 
qui conceptus est de Spiritu Sancto, natus ex Maria Virgine, 
passus sub Pontio Pilato, crucifixus, mortuus, et sepultus, 
descendit ad inferos, tertia die resurrexit a mortis, 
ascendit ad caelos, sedet ad dexteram Dei Patris omnipotent, 
inde venturus est iudicare vivos et mortuos. 
Credo in Spiritum Sanctum
sanctam Ecclesiam catholicam, sanctorum communion, 
remissionem peccatori, 
carnis resurrection, 
vitam aeternam. Amen.

英文版
I believe in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Creator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in Jesus Christ, His only Son, our Lord,
Who was conceived by the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 and born of the Virgin Mary,
suffered under Pontius Pilate, was crucified, died, and was buried;
He descended into hell; on the third day He rose again from the dead;
He ascended into heaven and is seated at the right hand of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from there He will come to judge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I believe in the Holy Spirit,
the holy catholic Church, the communion of saints,
(比較早期的英文版譯為 I believe the Church)
the forgiveness of sins,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body,
and the life everlasting. Amen.
〈使徒信經〉拉丁文素歌紐碼譜



2021使徒信經講道錄音:

2022.4.13更新
2001年寫「認識使徒信經」一文,指出華語版的誤譯,經過二十年,2021年在主日禮拜中傳講「使徒信經的信息」時,透過小會向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提出修正之建議。委員會很快在今年(2022)公告〈使徒信經〉譯文修訂。

〈使徒信經〉修改說明文




台語:2022新版本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宰。 

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咱的主。祂對聖神投胎,對在室女馬利亞出世,佇本丟彼拉多任內受苦,釘十字架,死,埋葬,落陰府,第三日對死人中復活,升天,今坐佇全能的父上帝的大旁,祂欲對遐閣來審判活人及死人。 

我信聖神,聖閣公同的教會,聖徒的相通,罪的赦免,肉體的復活,永遠的活命。阿們。


華語:2022新版本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祂從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 

我信聖靈,聖而公的教會,聖徒的相通,罪的赦免,身體的復活,永遠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