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25日 星期一

上帝悅納人的禧年

上帝悅納人的禧年

「禧年平安」願上帝的平安與各位同在。主後2000年是普世通用年曆啟用以來的第二個千禧年,全世界如今無不關注在「禧年」的問題上。但是有多少人認識到「禧年」原本的意義呢?

「禧年」的觀念來自猶太民族,根據聖經利未記二十五章,每七年有一個安息年,土地休耕,不種不收,教導上帝的子民對上帝全然的信靠,享受上帝的供應及保護。每七個安息年之後再加一個安息年,則稱作「禧年」。而這五十年才一次的禧年又稱作「自由年」,因為在這一年,人經歷完全的自由,包括(1)奴隸得釋放—人身自由;(2)債務被免除—經濟平等;(3)土地歸原主—資源重劃。也因此「禧年」是很具體的,即資源的重劃,經濟的平等,進而促使弱勢者得到高昇。

禧年的觀念在耶穌的教導裡是一項重點,依據路加福音四章十六到三十節的記載,耶穌到世上的第一篇信息就是宣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宣告上帝要釋放人的身、心、靈的束縛。而祂的教訓與作為更是在實踐禧年的意義,即要帶給世人自由、平等、博愛,與救贖。

在新約時代,基督徒在傳揚福音時就是秉持「禧年」的精神,熱心為弱勢者謀求幸福(徒6:1, 雅1:27)。此傳統隨著教會的建立更影響社會福利制度,在中世紀宗教改革時,日內瓦市政府就採用加爾文牧師的建議,設置難民收容所,興建公立學校與醫院,使社會中的弱勢、殘疾者得廉價的照護,並為知識的啟蒙訂立了根基。如此遠見的社會福利制度逐漸受各國仿效。

但是,十六世紀殖民與帝國主義猖獗,許多弱小、無辜者受到侵害。此時,情勢比人強,教會的聲音無處可出,但是真理終究戰勝邪惡。教會秉著信仰良心與禧年的精神,撼動人類集體的良知,將人類再度拉回到良善的一面。但是到了工業革命時,資本家剝削勞工,上帝使得社會福利的創始者饒申布士牧師的聲音再次喚醒教會,使得各國教會與基督徒極力促使勞工立法,使勞工得到應有的自由與報酬。往後世界各國「五一勞動節」就是在紀念此事。我們可說,勞工立法的達成,就是禧年具體的表現。而禧年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

(1) 社會意義:「禧年」即「自由年」,乃宣告上帝是弱勢者的保護者。在現在社會裡,弱勢者包括無家可歸者、受冤屈者、被壓榨者、受剝削者、心智未化者…等,使他們受到注重與自由乃是禧年所具有的社會意義。

(2) 經濟意義:土地重劃使那些經濟遭遇艱難,為債務所困或為奴的人有了盼望,得以重新開始。特別是現今的經濟強國應該豁免弱小國家的外債;資本家應該降低獲利率,甚至積極的回饋給弱勢者。

(3) 倫理意義:安息年要求土地和人一樣都須要休息,人不可工作過度,土地利也不可過度開發。這除了有「永續」的觀念之外,還有除去人類貪婪的慾望。通過禧年再思,人類應該棄絕貪得無厭的慾望,處處為人和土地設想。

這三方面的禧年意義,即是自由、平等、博愛。此外禧年還有未來意義,就是上帝的救贖。啟示錄中講到基督將要再臨作王一千年,世上的國都成了主基督的國。換言之,「禧年」也表達出上帝拯救祂的子民的恩年。

當我們跨入第二個千禧年時,我們如何實踐基督的福音呢?如何賦予「禧年」真正的意義呢?最好的見解就是回到耶穌到世上的第一篇信息,所宣告的「上帝悅納人的禧年」來思考。讓基督徒以耶穌的教訓與作為來實踐禧年的意義,即帶給世人自由、平等、博愛,與上帝的救贖。

2000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救主耶穌的降生

救主耶穌的降生

早期教會是沒有慶祝聖誕節的,原因是早期教會的信徒認為耶穌基督很快就會再度降臨。保羅就在主後60年左右說:「主已經近了」(腓立比書4:5),馬可福音約在主後70年說:「所以你們要儆醒,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來…」(13:35),主後90年路加說:「這樣你們看見這些事漸漸的成立,也該曉得上帝國近了」(21:31),約翰在主後95年說:「我若去為你們預備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14:3)。換言之,早期教會都在警醒預備主的再臨,根本沒有人會想到準備慶祝救主耶穌的降生。因此,我們可以體會到早期信徒在生活上較具警醒的態度,因為他們認為基督隨時就會再臨。

但是也有人認為基督何時再臨沒有人知道,倒是信徒要將每日當作「基督再臨」的日子來看,在世間警醒生活。彼得後書3:8~11就這樣說:「可是,親愛的朋友們,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在上帝眼中,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遲遲不實現他的應許。相反地,他寬容你們;因為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離棄罪惡。但是,主再來的日子就像小偷忽然來到一樣。在那日,諸天要在巨大的響聲中消失,天體在烈燄中燒毀,大地和萬物都會消滅。既然這一切要這樣地毀滅,你們應該作哪一種人呢?你們應該過聖潔、虔誠的生活。」

以上二種看法必須一起了解。從中我們曉得早期信徒對基督的再臨充滿迫切感,而警惕自己過著聖潔、敬虔的生活,因為隨時都可能去見恩主。但聖經也提醒我們不要相信「主再來的日子到了」的說法,保羅甚至認為,主張「主再來的日子到了」的人是在欺騙人(帖後2:3)。「主要再來」的教導是讓信徒把每一天都當成「末日」一般,每天向上帝負責,過著愛上帝、愛人、關懷社會、鄉土和生態環境的生活。今日我們在過「待降節」,目的就是要以警醒的態度等待救主耶穌的再臨,而非等待「聖誕節」,其意義就是如此。

救主耶穌降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救贖全人類,使人都有機會認識上帝。其中心信息就是「道成肉身」的信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1:14)。

在此,將「聖誕」與「待降」作個區隔。對於尚未認識耶穌的人,救主降生的目的對他們而言意義最大,也是他們最需要認識的部份。對於已經認識耶穌的基督徒來說,反而以警醒的態度等待救主再次降臨的意義較大。換言之,非基督徒首重聖誕的意義,基督徒首重待降的意義。

要將「聖誕」與「待降」作區隔,其目的無非是要提醒基督徒警惕自己過著聖潔、敬虔的生活,才是「過聖誕節」最好的態度。最好要學習早期教會的兄姊,對基督的再臨充滿迫切感,把每一天都當成「末日」一般,每天向上帝負責,過著愛上帝、愛人、關懷社會、鄉土和生態環境的生活,如此救主耶穌就降生在我們的心中。

2000年12月10日 星期日

安理會否決中國控告美國軍事佔領台灣

安理會否決中國控告美國軍事佔領台灣

1950年8月24日 中國外長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了「美國武裝侵犯台灣」的控訴,控告美國干涉中國內政,侵犯中國主權,要求美國陸海空軍事撤出臺灣。

1950年9月29日 聯合國安理會Security Council 通過決議,將中國控訴「美國武裝侵犯台灣」列入聯大議程。 辯論於1950年11月30日終結後、安理會以 9 : 1 否決 「中國控美侵略台灣案」提案。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530次會議(1950.11.30)
會議記錄(中文) (英文)